古诗 | 红梅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徐介轩 |
释义 | 红梅原文寒梅冷艳缀轻枝,误认夭桃未放时。盛饰霓裳陪越女,不施粉黛抹胭脂。 轻盈弄月醉霞觞,娇软酡颜褪晓妆。 缟素业中红一点,好花终是不寻常。 诗词问答问:红梅的作者是谁?答:徐介轩 参考注释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唐 张谓 《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明 何景明 《二月见梅》诗:“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寧与艷阳期!” 柯灵 《香雪梅·序一》:“初来时霜菊正丹,现在早开的寒梅已经着花。” 冷艳形容花耐寒而艳丽。也指耐寒而艳丽的花或人物冷傲而美艳 冷艳女郎 夭桃(1).《诗·周南·桃夭》:“ * ,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开满枝。”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东风澹荡摇晴烟,城西夭桃红欲然。”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夭桃开透,浓荫欲成的时候,谁不想伴着他心爱的人出去游逛游逛呢?” (2).喻少女容颜美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夭桃而乃越 姮娥 ,艷质而休夸 妲妃 。” 唐 崔珏 《有赠》诗之二:“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吴越 富好女,双颊燃夭桃。” (3).《诗·周南·桃夭》诗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若使俺有机会呵,直待要咏《夭桃》诵《摽梅》。”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盛饰(1).装扮华丽。《左传·昭公元年》:“ 子晳 ( 公孙黑 )盛饰入,布弊而出。” 杨伯峻 注:“盛饰,装扮华丽。”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南威 、 青琴 姣冶之极,而必俟盛饰以增丽。” (2).服饰端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 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越女(1).古代 越 国多出美女, 西施 其尤著者。后因以泛指 越 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 越 女侍前, 齐 姬奉后。” 刘良 注:“ 齐 越 二国,美人所出。” 金 元好问 《后平湖曲》:“ 越 女颜如花, 吴 儿洁於玉。” 鲁迅 《赠人》诗之一:“明眸 越 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2).专指 西施 。 清 魏禧 《灵岩杂咏》:“应知 越 女倾 吴 国,不比杨花覆白苹。” (3).指 越 国一善剑女子。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 越 有处女,出于 南林 。 越王 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号曰 越 女,命教军士。当时皆称 越 女之剑。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剑伎之家,鬭战必胜者,得 曲城 、 越 女之学也。” 不施不见施用。 唐 韩愈 《贞耀先生墓志铭》:“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不简慢。施,通“ 弛 ”。《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 刘宝楠 正义:“不施, 汉 石经同。《释文》作‘不弛’。施、弛二字,古多通用……此文不施,即‘不弛’假借。 郑 注《坊记》云:‘弛,弃忘也。’” 粉黛* 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胭脂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轻盈(1) 轻柔秀丽 他们那些马穿上铠甲,仍然轻盈、矫健 (2) 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她那柔软纤细的体形、轻盈优美的动作 弄月赏月。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之六:“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粧罢,弄月当宵楹。”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明 陈自得 《太平仙记》第一折:“他也曾弄月筛金在鹊桥。” 醉霞比喻酒后脸泛红晕。 宋 苏轼 《哨遍·春词》:“顰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 娇软柔美;轻柔。 宋 苏轼 《薄命佳人》诗:“ 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 宋 周密 《谒金门·次西麓韵》词:“穉柳拕烟娇软,花影暗藏深院。” 茅盾 《动摇》六:“在紧张的空气中, 孙舞阳 的娇软的声浪,也显得格外袅袅。”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 晓妆亦作“ 晓粧 ”。1.晨妆。 唐 沉佺期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诗:“巧落梅庭里,斜光映晓妆。”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空极宵梦,寧逢晓粧。” (2).指晨起梳妆。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鸞舆五月幸 龙冈 ,宣唤新声促晓妆。”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尝见其晓粧时,髮长委地,黝泽如漆。” 见“ 晓妆 ”。 素业(1).清白的操守。《三国志·魏志·徐邈胡质等传论》:“ 徐邈 清尚弘通, 胡质 素业贞粹……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晋书·陆纳传》:“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復秽我素业耶!” 唐 刘长卿 《哭陈歙州》诗:“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2).先世所遗之业。旧时多指儒业。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门无富贵,易农而仕。”《隋书·张煚传》:“ 周 代公卿,类多武将,唯 羡 以素业自通,甚为当时所重。”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惟当寻素业,归卧守荆柴。”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将死之鸣》:“家世素业,不可輒废。吾家以读书相传,业之贵者也。” (3).犹本业。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坚壁清野’是兵家言,兵家非我的素业,所以这话不是从兵家得来,乃是从别的书上看来,或社会上听来的。” 一点(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寻常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