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放鹊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放鹊原文鹊为禽之灵智兮,胡蹈机而不知。为席皁以困束兮,固性命之将危。 喜远人之至止兮,始屡验以如期。 向何预觉兮,此何自昏。 岂专心以谋食兮,昧目前之祸根。 苟所履必虑患兮,莫若去人远以图存。 屑余秣以致死兮,诚咎尔而无耻。 维群鸣之苦伤兮,使吾心之测尔。 予测孔孟兮尔自解则艰,皁听予言兮释尔而还。 抚尔呪尔无甚顽,后谁恤尔兮拓弹方弯。 诗词问答问:放鹊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灵智智慧。《晋书·文苑传·李充》:“夫极灵智之妙、总会通之和者,莫尚乎圣人。” 隋 彦琮 《福田论》:“心有灵智,称之曰神,隐而难知,谓之不测。”《云笈七籤》卷九五:“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 蹈机谓处于事物的迹象和表征已显露的时候。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盖寻微以知著,原始以见终,然而闇夫蹈机不觉,何前识之至难。”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性命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远人(1) 疏远的人 (2) 远处的人 如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 会议将如期召开 预觉(1).预先感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鲁迅 《野草·复仇》:“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2).预先的感觉。 骆宾基 《由于爱》:“ 邰浩然 感到他的士兵在畏怯于未来,恐惧着战场,就像他们都有一种将要与世长辞的预觉。” 何自何以,因何。《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何在?’”《汉书·张良传》:“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结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专心用心专一,一心不二 专心致志 专心研究 谋食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目前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祸根祸事的根源,也指引起祸事的人或事物 铲除祸根 虑患忧虑祸患。《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 鼂错 者鲜矣!” 清 龙启瑞 《读<曹参传>书后》:“且 参 能幸而薨於 孝惠 之世耳,使天假之年得见 吕后 、 产 、 禄 之事,不知 参 将以歌謼日饮者治之耶,抑皇然虑患之不暇给也?” 图存为生存而努力 图存而不得 致死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进一步查找 无耻不知耻辱;不要脸 无耻的东西 孔孟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并称。 晋 张协 《洛禊赋》:“於是搢绅先生,啸儔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主希 孔 孟 ,宾慕 颜 柳 。临涯咏唫,濯足挥手。”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 邹 ,后始卓犖称 軻 丘 。”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麟死九鼎沦,万世无 孔 孟 。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圣。” 清 朱轼 《<张子全书>序》:“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 孔 孟 为法。” 自解(1).自我辩解;自作解说。《韩非子·难三》:“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 燕操 、 子罕 、 田常 之贼;知之,则以 管仲 、寺人自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臣 音 当先受诛,岂有以自解哉。” 清 李渔 《奈何天·总评》:“忽以奈何问天,天亦不能自解。” (2).自求解脱;自行脱落。《庄子·大宗师》:“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史记·龟策列传》:“贤能令人战胜攻取,不能自解於刀锋,免剥刺之患。”《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 晨 遂收 杨 下狱,而械輒自解。”《明史·杨廷和传》:“给事、御史交章论 王琼 罪状,下詔狱。 琼 迫,疏訐 延和 以自解。” (3).自请解职。《宋书·隐逸传·陶潜》:“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而还以还,以来。 于右任 《祭邹容墓后赠刘三》诗:“廿载而还事始伸,同来扫墓一沾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