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四子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造 |
释义 | 赠四子二首原文交这眼亦班班,四子声猷岂易攀。百里来羞长翁赆,片言仍解相公颜。 事乖雅意畴忘叹,我已南驱子北还。 繼此开樽讲德处,定知矫首向云山。 诗词问答问:赠四子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参考注释班班(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李贤 注:“班班,明貌。”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 黄帝 至 吴 魏 间,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涂荆二山记》:“ 梁 魏 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 寿春 ,其遗蹟犹班班可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 东京 儒者 张衡 、 郎顗 最称名家, 襄楷 、 蔡邕 、 杨厚 等亦班班焉。”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 河间 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 河间 迎 灵帝 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鳌 注:“言商贾不絶於道。” 宋 陈亮 《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汉 扬雄 《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 (4).斑点众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 白下 、 长干 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子声(1).即半律,也称半声。古乐十二律中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通典·乐三》:“ 鳧氏 为鐘,以律计自倍半。半者,准半正声之半,以为十二子律,制为十二子声。比正声为倍,则以正声於子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声为半……以黄钟之管正声九寸为均,子声则四寸半。” (2).做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牙儿抵着不敢子声,侧着耳朵儿窻外听,千古清风指下生。”参见“ 则声 ”。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片言简短的文字或语言 相公(1)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2) 旧称成年男子 (3) 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 (4) * 在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雅意(1) 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 (2) 风雅的意趣 (3) 敬辞,称对方的意见 开樽亦作“ 开尊 ”。举杯(饮酒)。 唐 杜甫 《独酌》诗:“步屧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宋 秦观 《长相思》词:“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 扬州 。”《北宫词纪·满庭芳·自述》:“大地回春。雪儿飘深深闭门,鱼儿膾旋旋开尊。” 讲德(1).讨论、讲求仁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於是文绎復集,乃始讲德。” 唐 张说 《为人作祭弟文》:“每思与尔归印 东都 ,悬舆故里,扬名讲德,居常待终。” 清 方履籛 《邓汉中<德政录>跋》:“每欲撰讲德之论,颂 樊 惠 之渠,自愧小文,莫宣景行。” (2).讲求道德。 宋 刘敞 《右射驺虞赋》:“且夫射也,讲德而绎志,序宾而考贤,内可以教士,外可以事天。” 明 赵南星 《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见泉魏公碑》:“数公者,多暇相过,登山观水,讲德论文,每联鑣出游,望之者若列仙也。” 矫首(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云山(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