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行春辞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造 |
释义 | 行春辞三首原文讼牒兮纠纷,榜檛兮未全闲。色不形兮意孚,每厚颜於曩贤。 揖父兄兮使前,尚笑语之怡然。 道菽粟兮卒岁,审里闾之相安。 食三鬴兮绔襦,悼单枵於昔年。 我酒旨而希可茹兮,属餍兮共此柈觞。 一行而三谢兮,起且坐而諠繁。 归目送而扶路兮,予亦倦踞而假僧毡。 诗词问答问:行春辞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参考注释讼牒诉状。 宋 韩琦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疎拙。”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牘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 纠纷(1) 争执不下的事情 排解纠纷 (2) 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个充满法律纠纷的问题 不形不显露。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 晋 陆机 《辩亡论下》:“乱不极则治不形。”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不形好恶,不倾是非,咸得其正,然后可以为正矣。” 厚颜厚脸;不知羞耻 曩贤前贤。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唐 杜甫 《解忧》诗:“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父兄(1) 父亲与兄长。 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泛指家中长辈,或用作偏义复词,指兄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笑语指谈笑;玩笑的话 怡然喜悦的;安适自在的样子 菽粟泛指粮食 布帛菽粟 卒岁(1) 度过一年 聊以卒岁 (2) 全年 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里闾(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相安谓相处平安,没有矛盾。《楚辞·离骚》:“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王逸 注:“言何所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谁有异道而相安耶?言忠佞不相为谋也。”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红楼梦》第一二○回:“ 寳釵 又将大义的话説了一遍,大家各自相安。”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譬如 鲁迅 先生曾把这个口号(指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要把它作为总口号,而把‘国防文学’作为分口号;在总与分之间求相安,这是一种排解法。” 食三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 宋 王十朋 《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齿分韵》:“却因送别还惊我,我境如蚕已食三。” 昔年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属餍见“ 属厌 ”。 一行(1) 一面;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2) 一经 一行作吏 (3) 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贫僧一行四人 三谢(1). 晋 谢尚 、 谢奕 、 谢安 三兄弟的合称。三人皆以书法知名。 唐 窦臮 《述书赋上》:“博哉四 庾 ,茂矣六 郄 ,三 谢 之盛,八 王 之奇。” (2).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 谢惠连 及 南朝 齐 诗人 谢朓 的合称。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引 唐子西 《语录》:“ 江 左诸 谢 诗文,见《文选》者六人。 希逸 无诗, 宣远 、 叔源 有诗不工,今取 灵运 、 惠连 、 玄暉 ( 朓 )诗合六十四篇为三 谢 诗。”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一》:“诗自 左思 潘 陆 之后,至 义熙 永明 间又一变矣,然当以三 谢 为正宗。” 諠繁喧闹。 目送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扶路(1).相携于路。 唐 卢照邻 《哭金部韦郎中》诗:“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2).沿途。《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也……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闻上》:“ 汝绍 平生未尝外宿,家人疑之,近庄里许,使童子先往,久之不至,扶路求之,不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