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七十六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子益 |
释义 | 偈颂七十六首原文进以礼,退以礼。录得语一篇,不在纸衣里。 所以智藏被马师涂糊,克宾遭兴化钝置。 千古之下,挂人唇齿。 恩大难酬,痛入骨髓。 检点将来,玄沙道底。 诗词问答问:偈颂七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子益 参考注释一篇(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不在(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纸衣(1).纸制的衣服。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山居者常以纸为衣,盖遵释氏云,不衣蚕口衣者也。然服甚煖,衣者不出十年,面黄而气促,絶嗜慾之虑,且不宜浴,盖外风不入而内气不出也。亦尝闻造纸衣法,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之亦妙。如蒸之,即恒洒乳香水,令热熟阴乾,用箭干横卷而顺蹙之……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盖利其拒风于凝沍之际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五丈观音》:“ 转智 不御烟火,止食芹蓼;不衣丝棉,常服纸衣,号 纸衣和尚 。” (2).古代的一种纸制的简朴殓服。《宋史·方技传下·甄栖真》:“室成,﹝ 甄栖真 ﹞不食一月,与平民所知敍别,以十二月二日衣纸衣卧砖塌卒。”《元史·塔本传》:“癸卯立春日,宴羣僚,归而疾作,遂卒。是夕星殞,隐隐有声。遗命葬以纸衣瓦棺。” (3).迷信用品。旧俗为死者焚化之纸制衣服。 所以(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马师(1).掌马的官。《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皮 以 公孙鉏 为马师。”《左传·昭公七年》:“ 朔 ( 罕朔 )於敝邑,亚大夫也,其官,马师也。” 杜预 注:“大夫位,马师职。” (2).复姓。《通志·氏族四》:“ 郑穆公 之孙 公孙鉏 为马师,因以为氏, 子羽 之孙 羽頡 ,为马师,亦氏焉。《列仙传》有 马师皇 。” 兴化戏班的名称 列兴化于东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钝置亦作“ 钝致 ”。折磨;折腾。《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泐潭文准禅师》:“ 药山 云巖 钝置 * ,两父子弄一箇师子,也弄不出。”《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荐福悟本禅师》:“十字路头掘箇无底深坑,唤来一时埋却,免见递相钝置。”《祖堂集·雪峰和尚》:“汝诸人来者里觅什摩?莫要相钝致摩。”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唇齿(1) 唇和齿的合称 (2)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吴、 蜀乃唇齿也。——《三国演义》 (3) 议论 怀着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里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 》 大难巨大的灾难、祸变。《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吕氏春秋·执一》:“﹝ 吴起 ﹞倾造大难,身不得死焉。” 高诱 注:“大难,车裂之难。”《后汉书·荀彧传》:“ 密 虽小固,不足以扞大难,宜亟避之。” *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王若飞 等﹞四月八日飞回 延安 ……不幸竟遭大难。” 异常艰难。《乐府诗集·瑟调曲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大傩。《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痛入骨髓指悲痛之极、痛心之深或怨恨之切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三》 点将戏曲中主帅对将官点名分配任务,比喻叫出人名要他做什么事 沙道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道路。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参见“ 沙堤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