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沁园春 赠静庵口诀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道纯 |
释义 | 沁园春 赠静庵口诀原文历劫元神,旦初祖气,太始元精。道三般至宝,同根并蒂,欲求端的,勿泥身形。 息定神清,缘空气固,清静无为精自凝。 丹头结,运阴阳符火,慢慢调停。 尤当固济持盈。 把铅汞银砂一处烹。 四象合和,命基永固,三元辐辏,觉性虚灵。 性命两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无变更。 逍遥处,任遨游八极,自在纵横。 诗词问答问:沁园春 赠静庵口诀的作者是谁?答:李道纯 参考注释历劫佛教语。谓宇宙在时间上一成一毁叫“劫”。经历宇宙的成毁为“歷劫”。后统谓经历各种灾难。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缘。” 金 刘迎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红楼梦》第一二○回:“岂知 宝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歷劫之下,度尽诸苦厄。”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 元神(1).大神,天帝。 南朝 宋 颜延之 《迎送神歌》:“告成大报,受釐元神。”《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帝临中坛,受釐元神。” (2).道家称人的灵魂为元神。 唐 吕岩 《修身诀》:“人命急如线,上下来往速如箭。认得是元神,子后午前须至炼。”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贫道就在坛中,飞出元神,不论上天入地,好歹寻着娘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 释迦 与 老君 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3).精力,精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我辈长夜读书,灯光射目,最耗元神。”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北齐守宫老狐》:“当其被挞之时,哀怛惊惧,大损元神。” 祖气(1).举行祖祭所须顺应的时日运会。《宋书·律历志中》:“王者祖气而奉其□终, 晋 於五行之次应尚金,金生於巳,事於酉,终於丑,宜祖以酉日,腊以丑日。” (2).道教谓物因气而化生,因称物之来源为“祖气”。《云笈七籤》卷十六:“ 天宝君 者,则大洞之尊神; 天宝丈人 ,则 天宝君 之祖气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后至 龙汉 元年化生 天宝君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唐 置崇元学,专奉 老氏 ,配以 庄 列 道家者流,以谓天地未判有 元始天尊 为祖气,次有 道君 以阐其端, 老子 以明其道。” 太始(1).古代指天地开辟、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 张湛 注:“阴阳既判,则品物流形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序:“太始太素,荒淫造化之初。” 清 戴名世 《睡乡记》:“睡乡者,莫知其处。或曰‘太始之初,六合之外’。” (2).引申为原始。 严复 《原强》:“然而此皆后天之事,因夫自然,驯致如是,而非太始生理之本然也。” 元精(1).天地的精气。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禀元气,人受元精。”《后汉书·郎顗传》:“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 固 ,必为圣 汉 。” 李贤 注:“元为天精,谓之精气。”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 昭夷 , 礼舆 子也。元精冲懿,有英雄之姿。”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奥区元精合,万古青濛濛。” 孙中山 《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杀气连云,元精贯日; 武昌 继之,遂夷 清 室。” (2).人体的精气。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七:“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面固元精。” 至宝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同根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植 遂作《七步》诗以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 汉 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骆宾基 《午睡的时候》:“那围裙是蓝布的,四周扎着缝,在当中用白线勾着两朵并蒂的大牡丹。” 並蒂:亦作“ 并蔕 ”。 1.两朵花或两个果子共一蒂。 唐 杜甫 《进艇》诗:“俱飞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双。” 宋 陆游 《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诗:“ 宣城 绣瓜有奇香,偶得並蒂置枕傍。”《镜花缘》第一回:“同一梅花,有緑萼、硃砂之异;同一莲花,有重臺、並蒂之奇。” (2).比喻男女合欢或夫妇恩爱。 唐 皇甫松 《竹枝》词之三:“芙蓉並蔕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乐事生平佔,天从人愿,芙蓉並蒂,兔丝不断。”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有话须陈,並蒂分房各有根。” 欲求指欲念和要求 端的(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身形身体的形态 优美的身形 定神(1) 集中精力或注意力;凝神 听见有人叫我,定神一看原来是小李 (2) 使心神安定 空气(1) 地球上的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2) 一定环境中人感觉到的精神表现或特征 北京大学的学习空气很浓 清静无为道家谓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后泛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 闻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静无为,邑人以康。——宋· 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 丹头(1).道教指精炼而成的丹药。 宋 陆游 《病中示儿辈》诗:“狂思攘鬼手,危至服丹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养在鼎中,须要九转,火候足了,先生了黄芽,又结成白雪,启炉时就扫下这些丹头来,只消一粟米大,便点成黄金白银,那母银仍旧分毫不亏的。”《歧路灯》第七三回:“贫道所以带了个丹头到京,原拟略试小术,聊助军餉。” (2).比喻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朱子语类》卷五二:“集义是养气底丹头,必有事便是集义的火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柳太守 ﹞传出密示,要 苏州 这卷《金刚经》……回説:‘《金刚经》乃本寺镇库之物,不肯卖的,情愿纳价罢了。’太守见了白物,收了顽涎,也不问起了,如此不止一次。这《金刚经》到是那太守发科分起发人的丹头了。” 阴阳(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慢慢(1).舒缓悠长。 唐 王建 《江馆》诗:“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2).形容容光焕发。《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或是僧,伽蓝住,古貌慢慢如龙虎。”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慢慢》。 (3).缓慢。亦指逐步,不是一下子。《水浒传》第五八回:“ 呼延灼 拍马上坡,三个勒转马头,慢慢走去。”《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列公压静,听説书的慢慢道来。”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她悻悻地走去,倔强的背影慢慢消逝在弄堂里。” (4).犹言缓一缓,等到以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至于你令伯的话,只好慢慢再説。” 调停(1)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通过调停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2) 〈方〉∶照料;安排 固济粘结。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五色石脂》:“此物性粘,固济炉鼎甚良。” 持盈保守成业。语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持,守也。盈,满也。”《后汉书·蔡邕传》:“心恬澹於守高,意无为於持盈。”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然持盈之术,古所难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俾后御民者咸知懔朽索,戒持盈。” 铅汞(1).铅和汞。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 宋 苏轼 《真一酒歌引》:“铅汞以为药,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你那里得熬煎铅汞山头火?你那里觅医治相思海上方?” 清 郑燮 《燕京杂诗》之一:“不烧铅汞不逃禪,不爱乌纱不要钱。” (2).指炼丹。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专心在铅汞,餘力工琴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女少长喜閲《道藏》书,且多妙解。於炉火铅汞之事,独不深信。” (3).道教语。指先天元气。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丹元养铅汞,胎息调龙虎。” 银砂见“ 银沙 ”。 四象(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 * ,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合和(1).匹配。《管子·入国》:“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鰥,妇人无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 (2).和谐;和睦。《礼记·乐记》:“故乐者……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吕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后汉书·杜诗传》:“海内合和,万世蒙福,天下幸甚。” 掺合;调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白醪酒》:“作白醪麹法:取小麦三石,一石熬之,一石蒸之,一石生。三等合和,细磨作屑。”《魏书·术艺传·徐謇》:“ 謇 合和药剂,攻救之验,精妙於 脩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仲 乃録取药,合和为丸,服之应时而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执事者执金瓶,女官以卺爵酌酒,合和以进,皇子与福晋皆饮,乃进饌。” 三元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作“辐凑” 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史记·货殖列传序》 觉性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沉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虚灵(1).指心灵。《朱子语类》卷一○二:“况 罗先生 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朱本思 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2).空灵。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心之虚灵,无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则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在目前。” 明 李东阳 《惺惺斋记》:“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心不死则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虚灵,而理斯具,而事斯应。”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均一‘心’字,有以虚灵知觉而言者,‘心之官则思’之类是也。” 性命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两全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两全其美 两全的办法 形神(1).形骸与精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 吴融 《谷口寓居偶题》诗:“不能尘土争閒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并竭,于国家岂无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 鋭 在 泽潞 ,有道人自称 卢老 , 鋭 馆之於家。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为志。及生 咸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卢老 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猴盗》:“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见柱上锁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动若有餘。” (3).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邢煦寰 《“意境”新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4).谓形肖神似。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絶,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 道合志趣相同;气味相投。《北史·高熲传》:“帝劳之曰:‘公伐 陈 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宋 王安石 《送章宏》诗:“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 和氏 识 荆 璆?” 真无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唐 王昌龄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变更(1) 改变,更改 变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进程、安排或倾向)变得不同,但通常实质不变 变更作息时间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遨游远游;漫游 人造卫星遨游太空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 高诱 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 唐 李白 《大鹏赋》:“余昔於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杜威 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 白璧德 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 中国 的呵斥八极的学者,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吗?” 自在(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纵横(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