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画堂春(梅)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师侠 |
释义 | 画堂春(梅)原文西真仙子宴瑶池。素裳琼艳冰肌。 瑞笼香雾扑铢衣。 凤翥鸾飞。 玉骨解凌风露,铅华不涴凝脂。 戍楼羌管正孤吹。 月淡烟低。 诗词问答问:画堂春(梅)的作者是谁?答:赵师侠 参考注释真仙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瑶池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素裳(1).白色下衣。古代凶丧之服。亦用于礼服。《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后汉书·舆服志下》:“行大射礼於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 (2).泛指一般的白衣。 三国 魏明帝 《短歌行》:“厥貌淑美,玄衣素裳。” 清 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上·胡承业》:“移灯就视,弱态含娇,倦眸未启,即 黄 家素裳侍妾也。” 冰肌《庄子·逍遥游》:“ 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用“冰肌”形容女子纯净洁白的肌肤。 宋 朱淑真 《暑月独眠》诗:“一篆炉烟笼午枕,冰肌生汗白莲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参见“ 冰雪 ”。 香雾(1).香气。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明 张月坞 《一封书·次韵送别》曲:“离亭宴未终,玉肌消,金釧鬆,晴波香雾笼,人自伤心水自东。” 茅盾 《子夜》一:“而在这香雾中, 吴老太爷 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 (2).指雾气。 唐 杜甫 《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仇兆鳌 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宋 苏轼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铢衣传说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数铢甚至半铢。因用以形容极轻的分量,如舞衫之类。 唐 贾至 《赠薛瑶英》诗:“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脸开。” 辽 赵长敬 《玉石观音唱和诗》:“烧残灰刼无凋朽,拂尽銖衣任往来。” 清 钱谦益 《大梁周氏金陵寿燕序》:“兜率之銖衣,一百岁而一拂。” 玉骨(1).白骨,死者的骸骨。 宋 王安石 《悼慧休》诗:“玉骨随薪尽,空留一分香。” 宋 陆游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沉氏园亭》诗:“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清 纳兰性德 《山花子》词:“林下荒苔 道韞 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2).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 宋 向子諲 《丑奴儿·宣和辛丑》词:“ 无双亭 下琼花树,玉骨云腴。倾国称姝。除却 扬州 是无处。” 明 顾有孝 《三嫁娘词》:“新欢病支离,玉骨瘦难举。” (3).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 袁丰 居宅后,有六株梅……﹝ 丰 ﹞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 秋蟾 出比之。” 金 段成己 《嗅梅》诗:“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咏梅》词:“氷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4).指笛子。 元 张雨 《猿臂笛》诗:“ 三峡 家山已隔生,一枝玉骨尚堪横。” 风露(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铅华用来化妆的铅粉 凝脂凝冻了的油脂,比喻光洁白润的皮肤 温泉水滑洗凝脂。——唐· 白居易《长恨歌》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 兵合戍楼空。” 明 尹耕 《紫荆关》诗:“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清 吴伟业 《送纪伯紫往太原》诗:“相依 刘越石 ,清啸戍楼中。” 羌管即羌笛 羌管悠悠霜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词 淡烟轻烟。 宋 柳永 《轮台子》词:“悤悤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 宋 陆游 《题绣川驿》诗:“白首即今行万里,淡烟依旧送孤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