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稽山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稽山农原文华胥氏之国,可以卜吾居,无怀氏之民,可以为吾友。眼如岩电不看人,腹似鸱夷惟贮酒。 周公礼乐寂不传,司马兵法亡亦久。 赖有神农之学存至今,扶犁近可师野叟。 粗缯大布以御冬,黄粱黑黍身自舂,园畦翦韭胜肉美,社瓮拨醅如粥醲。 安得天下常年丰,老死不见传边烽;利名画断莫挂口,子孙世作稽山农。 诗词问答问:稽山农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华胥(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之国前往封地。《史记·孝景本纪》:“ 广川 、 长沙王 皆之国。” 司马贞 索隐:“遣就国也。”《后汉书·第五伦传》:“举孝廉,补 淮阳国 医工长,随王之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五章:“如今 潞王 是第二代,他的父亲是 万历 皇帝的同母弟,在之国之前,住在 北京 的 潞王邸 。” 可以(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无怀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禅》:“昔 无怀氏 封 泰山 。” 尹知章 注:“﹝ 无怀氏 ﹞古之王者,在 伏羲 前。”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衔觴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 之民歟, 葛天氏 之民歟!”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三·无怀氏》:“ 无怀氏 ,帝 太昊 之先。其抚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 以为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岩电亦作“嵓电”。1.“巖下电”之省称。形容目光炯炯有神。《玉壶清话》卷一引 宋 李至 《<亢宫赋>序》:“金龙蟠踞於牀之上,碧髯金鬣,光射天地。旁有緑衣道士,转眄若嵓电。” 宋 陆游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巖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醉后起谈锋,巖电目炯然。” (2).借指目光。 宋 陆游 《秋夜读书》诗:“老夫垂八十,巖电尚烂烂。” 鸱夷(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周公(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 庄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 周公 。’”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 周公 。” 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不传不移动。《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几不传。” 郑玄 注:“传,移也。” 不传习。《史记·五帝纪论》:“ 孔子 所传 宰予 问《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传。” 司马贞 索隐:“二者皆非正经,故 汉 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多不传学也。” 马兵骑兵 神农中国上古传说中教人农耕,亲尝百草的人物;农业、医药由他开始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野叟村野老人。 唐 杜荀鹤 《乱后山居》诗:“野叟并田鉏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烟。” 明 杨慎 《词品·写词述怀》:“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 欧阳山 《苦斗》七十:“这里面,有自称野叟的大官儿。” 粗缯1.亦作"麄缯"。 2.粗制的丝织品。 大布(1).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 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杜预 注:“大布,粗布。” 晋 陶潜 《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2).指宽幅的棉制土布。《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往下看去,见是 孔 陵蓍草, 尼山 石砚……其餘便是 山东 棉绸、大布。” (3).古代货币名。 王莽 所铸的十布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 御冬抵御冬天的饥寒。御,通“ 御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有御冬。” 朱熹 集传:“言我之所以蓄聚美菜者,盖欲以御冬月乏无之时。” 晋 陶潜 《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黄粱(1).粟米名。即黄小米。《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黄粱出 蜀 、 汉 , 商 、 浙 閒亦种之,香美逾於诸粱,号为竹根黄。”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寇宗奭 曰:“黄粱白粱,西 洛 农家多种,为饭尤佳,餘用不甚相宜。” (2).同“ 黄粱梦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陈媿斋 师召 在 南京 ,尝有梦中诗寄予,予戏答之曰:‘举世空惊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説,説向痴人梦转长。’” 明 张煌言 《卜天种昼寝戏成》诗:“新秋萧颯北窗凉,一枕 羲皇 梦亦长。试问 漆园 蝴蝶影,可曾逆旅闹黄粱。” 毛 *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身自犹亲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乃身自为使,使於 胶西 ,面结之。”《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乃营护 平子 妻儿,身自送丧於 临湘 。”《宋书·鲁爽传》:“ 爽 身自奋击,虏乃退走。” 翦韭见“ 翦春韭 ”。 拨醅(1).未滤过的重酿酒。亦泛指酒。 唐 温庭筠 《醉歌》:“锦袍公子陈杯觴,拨醅百瓮春酒香。” 前蜀 韦庄 《灞陵道中作》诗:“ 秦 苑落华零露湿, 灞陵 新酒拨醅浓。” 清 汤右曾 《登岘山亭至甘泉寺》诗:“休问葡萄拨醅后,甘泉一酌自清泠。” (2).舀取未滤过的酒。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 得天(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常年一般的年份 这儿小麦常年亩产五百斤 老死(1).年老而死。《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唐 韩愈 《复志赋》:“甘潜伏以老死兮,不显著其名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终年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中国 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 (2).犹言到老至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他祖父是个翰林,只放过两回副主考,老死没有开坊,所以穷的了不得。”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边烽亦作“邉烽”。1.边疆报警的烽火。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明 梵琦 《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復置边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其有边烽传警, 潢池 弄兵,敌国外患之来,羣盗满山之变。” (2).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马篇》:“闻有边烽急,飞候至 长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 宪宗 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 明 冯梦龙 《女丈夫·红拂投主》:“金戈纷逐,铁马争驰,眼观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贼马与边烽,相将溃 中夏 。” (3).借指边疆。《隋书·房陵王勇传》:“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参见“ 边疆 ”。 利名名利。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 韩玉 《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及至后边风云际会,超出泥涂,终日在仕宦途中、冠裳里面驰逐富贵,奔驱利名。” 画断割断;断绝。 唐 李翱 《答独孤舍人书》:“一二年来,往还多得官在京师,既不能周遍,又且无事,性颇慵懒,便一切画断,祇作报书。” 宋 陆游 《稽山农》诗:“利名画断莫挂口,子孙世作 稽山 农。” 挂口亦作“掛口”。犹言提及,谈到。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他事非独不掛口,亦不关心,固无浅深可示人也。” 宋 苏轼 《送刘邠倅海陵》诗:“君不见 阮嗣宗 ,臧否不挂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无耻之言,休再掛口。” 子孙(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作稽指言行举止。作,行;稽,止。《书·酒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参阅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卷七。 山农山野农夫。《周礼·地官·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南溪亦清驶,而无檝与舟。山农惊见之,随我观不休。”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宦必有跡。每见一州一邑数百年中,吏之仁暴污洁智愚,士大夫皆能口道焉,又其近者山农野老能指名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