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其三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彭汝砺 |
释义 |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其三原文解郡西南促去程,扁舟西下照江明。 旌麾益近青1-1云1一1路,剑佩行朝白玉京。 势位久淹犹郡国,光华此去即公卿。 山林愿听功名起,野拙犹能颂治声。 诗词问答问:送太守舒郎中赴阙·其三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西南(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去程去路。 唐 张祜 《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扁舟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旌麾(1) 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2) 借指军队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青云(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剑佩亦作“ 剑珮 ”。宝剑和垂佩。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隋 王通 《中说·周公》:“衣裳襜如,剑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诗:“久从江海游,苦此剑珮长。” 见“ 剑佩 ”。 行朝犹行在。《旧唐书·崔胤传》:“伏乞詔赴行朝,以备还驾。” 宋 李纲 《论淮西军变札子》:“ 王德 擅离职守,奔归行朝。”《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宜中 ( 陈宜中 )惶恐,亟召 秀夫 ( 陆秀夫 )还行朝。” 清 顾炎武 《延平使至》诗:“身留絶塞援枹伍,梦在行朝执戟班。” 白玉京指天帝所居之处。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人间有此白玉京, 罗浮 见日鷄一鸣。” 宋 陆游 《夏夜》诗之四:“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 势位权势地位。《荀子·正论》:“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於天下,夫有谁与让矣!”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阁下亲屈势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乐与之为善。” 鲁迅 《坟·论“ * !”》:“势位声气,本来仅靠了‘祖宗’这惟一的护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毁,便什么都倒败了。” 久淹长久滞留。 唐 孟浩然 《口号赠王九》:“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你咱説谎,我着甚痴心没去就,白甚只管久淹萧寺。”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光华光彩明丽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 公卿(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山林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野拙(1).粗疏拙朴。《宋书·赵伦之传》:“ 伦之 虽外戚贵盛,而以俭素自处,性野拙,人情世务,多所不解。” (2).在野质朴之人。多用作自谦之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武帝启》之二:“於野拙之分,实已过幸。” 治声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后汉书·王堂传》:“﹝ 王堂 ﹞曾孙 商 , 益州 牧 刘焉 以为 蜀郡 太守,有治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元略 ﹞为政清肃,甚有治声。” 清 姚鼐 《建昌新城陈母杨太夫人墓志铭》:“夫以儒兴,子有治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