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笙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罗邺 |
释义 | 题笙原文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滟滟金。 缑岭独能征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好将宫徵陪歌扇,莫遣新声郑卫侵。 诗词问答问:题笙的作者是谁?答:罗邺 全唐诗:卷654-47 参考注释筠管竹管。亦用以指笔管、毛笔。 唐 元稹 《答胡灵之》诗:“题头筠管縵,教射角弓騂。” 宋 邵雍 《谢人惠笔》诗:“兔毫刚且健,筠管直而长。” 明 袁宏道 《舟叶逢周行可》诗:“通侯画地取,筠管亦何哉。” 差排调遣;安排。 宋 黄庭坚 《满庭芳·妓女》词:“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 吕太后 。”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冻卖珠钗》:“倘那人到来,倘那人到来,百万与差排,赎取你归来戴。” 凤翅(1).凤凰的翅膀。形容笙管排列参差貌。 唐 罗邺 《题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宋史·乐志一》:“昔 轩辕氏 命 伶伦 截竹为律,后令 神瞽 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 (2).美称凤翅形的事物。如塔檐、竹木的枝叶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同泰寺浮图诗》:“天衣疑拂石,凤翅欲凌空。”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元 刘詵 《庐陵十景·神冈晚桥》诗:“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 (3).古代妇女额上所画凤翅形的妆饰。 唐 韩偓 《无题》诗:“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4).凤翅形的雕饰。《辽史·仪卫志一》:“羊车,古輦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緋幰、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 (5).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 唐 皎然 《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诗:“双峰开 凤翅 ,秀出南 湖州 。” 月堂唐 李林甫 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 李 常于此设计构陷大臣。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林甫 於正堂后别创一堂,製度弯曲,有却月之形,名曰 月堂 。”参见“ 偃月堂 ”。 凄切凄凉悲切 寒蝉凄切。——宋· 柳永《雨霖铃》词 龙吟(1).龙鸣。亦借指大声吟啸。《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李善 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轃。”《易·乾》“云从龙” 唐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 (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刘孝先 《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 吴 山雁到稀。” (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明 刘基 《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大初画松》诗:“永夜高风吹万窍,商声满地作龙吟。”《红楼梦》第二六回:“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4).形容语声洪亮。 唐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诗:“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5).喻指君主的号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轻动(1).轻举妄动。《宋书·徐羡之传》:“而 庐陵王 义真 轻动多过,不任四海,乃先废 义真 ,然后废帝。”《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 庆父 谋篡益急,只为 閔公 是 齐侯 外甥,又且 季友 忠心相辅,不敢轻动。” 毛 *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 * 顽固派的进攻》:“即是说, 江 北愈胜利,愈发展,则 顾祝同 在 江 南愈不敢轻动,你们在 皖南 、 苏南 的文章就愈好做。” (2).轻轻地飘动。 晋 王嘉 《拾遗记·吴》:“乃织为罗縠,累月而成,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瓏影。” 纤玉喻美女之手。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之二:“铜簧韵脃鏘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綆银瓶濯纤玉。” 宋 陆游 《风流子》词:“更乘兴,素紈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滟滟亦作“灩灩”。亦作“灔灔”。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 缑岭即 缑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诗:“何年 緱岭 上,一谢 洛阳 城。” 明 屠隆 《綵毫记·泛舟采石》:“二神姬鼓瑟 湘灵 ,两仙郎吹笙 緱岭 。”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四:“ 淮南 丹未熟, 緱岭 树先秋。”参见“ 緱氏山 ”。 嬴台古代传说中 萧史 、 弄玉 所居之 凤台 。 唐 陈子昂 《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铭》:“闻 嬴 臺有孔雀凤凰之事,瑶情悦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 臺乘鸞风便。” 相共共同,一道。 南唐 冯延巳 《抛球乐》词:“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清音(1) 清越的声音;清亮的声音 山水有清音 (2)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p、t、k、f、s等 宫徵1.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 唐 杜牧 《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清 赵翼 《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 2.泛指乐曲。 宋 秦观 《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 3.泛指声调。 南朝 齐 陆厥 《与沉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唐 房玄龄 《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歌扇(1).歌舞时用的扇子。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 緑珠 歌扇薄, 飞燕 舞衫长。”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清 邹式金 《<杂剧三集>小引》:“今风流云散,舞衫歌扇,皆化为异物矣!” (2).指歌女写上曲目的折扇。 新声(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 平公 説新声。”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唐 孟郊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 楚 竹人未闻。”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 章炳麟 《辨诗》:“ 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姚华 《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 宋 元 而后,悉为徒诗矣。”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 欧 亚 造新声。” 郑卫(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 * 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