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虚明室有会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虚明室有会原文室之美在虚,窗之美在明。 相需相得彰,憬然惕予情。 虚受无分别,人将混淄渑。 用明事苛察,无鱼戒水清。 执两弗忤物,庶几得其平。 诗词问答问:虚明室有会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二 参考注释相需见“ 相须 ”。 相得互相投合,相处得很好 与公甚相得。——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憬然醒悟的样子 憬然赴目。(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清· 袁枚《祭妹文》 心下憬然明白 虚受(1).虚心接受。语本《易·咸》:“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孔颖达 疏:“君子以虚受人者,君子法此《咸》卦,下山上泽,故能空虚其怀,不自有实,受纳於物,无所弃遗。” 南朝 梁 沉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之二:“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规谏》:“﹝ 张玄素 谓 太宗 曰:﹞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 隋 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於上,臣弼违於下,岂至於此。” 宋 范仲淹 《从谏如流赋》:“所以明虚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虽濡首而何伤;补衮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谓无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分别(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淄渑(1). 淄水 和 渑水 的并称。皆在今 山东省 。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战国策·齐策六》:“黄金横带而驰乎 淄 澠 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吕氏春秋·精谕》:“ 孔子 曰:‘ 淄 澠 之合者, 易牙 尝而知之。’” 清 吴伟业 《赠松江别驾日照安肇开》诗:“二水 淄 澠 杯酒合,三山楼观画图装。” (2).比喻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浑然千里, 淄 澠 一乱。” 倪璠 注:“喻当时贵贱混乱,尽被掳辱矣。”《旧唐书·马怀素传》:“或古书近出,前志闕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辞鄙而犹记。若无编録,难辨 淄 澠 。”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 元 尝取以置之两 汉 书中诵之拟之, 淄 澠 不能同其味,宫徵不能壹其声,体气各殊,弗可强已。” 苛察以烦琐苛刻为明察。《庄子·天下》:“君子不为苛察。”《后汉书·鲁恭传》:“州郡好以苛察为政,因此遂盛夏断狱。”《旧唐书·杨恭仁传》:“﹝ 恭仁 ﹞务举大纲,不为苛察,戎夏安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自古为治,必戒苛察。” 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魏书·文苑传·邢昕》:“ 昕 好忤物,人谓之牛。”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狂生既以《交説》规慵夫,己寻以忤物获罪,杜门索居,将无意於世。” 明 方孝孺 《叶友直处士像赞》:“不嶢嶢以忤物,不汩汩以阿世。” 庶几(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