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友人之辰州觐省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乐雷发 |
释义 | 送友人之辰州觐省原文跕鸢东畔瘴云低,山径如梯去马迟。正则自吟皇树颂,广微惟诵白华诗。 春风采药桃花国,落日寻碑薏苡祠。 觅得丹砂能寄否,溪亭送客鬓毛衰。 诗词问答问:送友人之辰州觐省的作者是谁?答:乐雷发 参考注释跕鸢《后汉书·马援传》:“封 援 为 新息侯 ,食邑三千户。 援 乃击牛釃酒,劳饗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 少游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当吾在 浪泊 、 西里 閒,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鳶跕跕墯水中,卧念 少游 平生时语,何可得也!’”跕鸢,言瘴气之盛,虽鸢鸟亦难以飞越而堕落。后引以为典,多喻指艰难与险阻。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临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双立节旄,远过跕鳶之水。”《宋史·外国传四·交阯》:“矧兹跕鳶之隅,克修设羽之贡。”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羈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车束马之径,凌跕鳶挂猱之阻。” 清 赵翼 《猛卯》诗:“跕鳶堕水寻常事, 浪泊 区区岂足夸。” 瘴云犹瘴气。 唐 杜甫 《热》诗之二:“瘴云终不灭, 瀘水 復西来。” 唐 张祜 《送徐彦夫南迁》诗:“瘴云秋不断,阴火夜长然。” 山径山中小道 山径幽幽 正则具有全等正多边形各面的以及多面体的所有角均相等的 皇树《楚辞·九歌·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后因以“皇树”为橘树的代称。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方同 楚 客怜皇树,不学 荆州 利木奴。” 白华白色的花。《山海经·大荒南经》:“ 盖犹之山 者,其上有甘柤,枝榦皆赤,黄叶,白华,黑实。”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二:“白华朱萼,被於幽薄。”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明 唐寅 《落花》诗之八:“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 指反对革命政权而叛离祖国逃亡外国的华人。 聂绀弩 《论白华》:“在幻想家的脑子里,决没有走投无路这回事,于是来了新的憧憬:做白华。”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往事三瞥》:“今天,只觉得感情的基础比那时深厚了,想的积极了--不止是不当白华,而是要把自己投入祖国重生这一伟大事业中。”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采药见“ 采药 ”。 亦作“ 采葯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花国旧指妓女行中。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名妓 金玉蟾 者, 吴门 人……以故豓声藉藉,噪遍章臺,花国羣芳,无有出其右者。” 落日夕阳 薏苡(1).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颖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茎叶可作造纸原料。《后汉书·马援传》:“初, 援 在 交阯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 (2).指薏苡之谤。 宋 苏轼 《和王巩并次韵》之五:“巧语屡曾遭薏苡,庾词聊復託芎藭。” 丹砂同“丹沙”。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 溪亭临溪水的亭子。 唐 张祜 《题上饶亭》诗:“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送客为客人送行 鬓毛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