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缄口翁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范成大 |
释义 | 缄口翁原文君子取中道,常在语默间。多言固自费,不语良独难。 此翁身如郑文渊,辨如悬河思如泉。 迩来缄口欲挂壁,嗫嚅畏客翻可怜!君不见东家玉壶本弟兄,叩之犹解语分明。 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 诗词问答问:缄口翁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参考注释君子(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中道(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常在(1).长久存在。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遯》:“天之所予,福禄常在。”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 宋 刘子翚 《次韵陈成季郡会》:“惜花意欲春常在,对酒年来饮不多。” (2).道家脾神名。《云笈七籤》卷十一:“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 (3).仙人名。《列仙全传》卷九:“ 李常在 , 蜀 人,少治道术,人累世见之。” (4). 清 代宫女的名号。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列宫》:“常在、答应,案《会典》有此二称,位在贵人之下。盖未有爵秩,仅供使令,犹 前汉 之家人子, 后汉 之宫人、采女是也。” 语默(1).亦作“ 语嘿 ”。谓说话或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南朝 陈 张正见 《白头吟》:“语默妍媸际,浮沉毁誉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嘿,无非佛事。”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那个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动静语默,他的声音笑貌,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隐居。 晋 陶潜 《命子》诗:“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逯钦立 注:“语默,出处。”《南史·张裕传》:“是以披闻见,扫心胸,述平生,论语默。”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懵。” 多言(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 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 二世 * 。” 宋 王安石 《不诂自明》:“ 仓頡 造书,不詁自明。于乎多言,只误后生。” 明 陈子龙 《病鹦鹉》诗:“多言老更甚,解梦病增疑。”《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石老鼠 听见这话,方才不敢多言了。” (2).犹常说。《朱子语类》卷八:“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舡,嫌溪曲者也。” 固自仍然;还是。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老贼!你固自口硬,再过几时,饿得你口嗅屎哩!” 辨如悬河犹言口若悬河。辨,通“ 辩 ”。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亦作“ 辨若悬河 ”。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 邹 枚 ,方驾 陆 谢 。” 迩来最近以来 缄口《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汉 蔡邕 《铭论》:“ 周 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 小安 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 挂壁挂于壁上。比喻搁置不用。《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詔书挂壁,有善而莫遵;姦吏到门,无求而不可。”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至如 汉 代《公羊》,擅名三传, 晋 年《庄子》,高视六经,今并挂壁不行,缀旒无絶。” 宋 陆游 《秋思》诗之五:“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挂壁冠。” 嗫嚅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可怜(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东家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 玉壶(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本弟见“ 本第 ”。 解语(1).会说话。 唐 司空图 《杏花》诗:“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鶯声。”《新五代史·杂传十七·马胤孙》:“ 孔昭序 解语,是朝廷无解语人也!” 明 刘基 《久别离》诗:“久别离,别时小儿未解语。”《花月痕》第十五回:“一朵娇花能解语,却又风前憔悴。” (2).领会。《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五戒 听了此言,心中一时解语,面皮红一回,青一回。”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胚浑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景象。《文选·郭璞<江赋>》:“类肧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李善 注:“言云气杳冥,似肧胎浑混,尚未凝结。” 唐 白居易 《双石》诗:“结从肧浑始,得自 洞庭 口。” 唐 薛渔思 《河东记·叶静能》:“既坐,谈胚浑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歷歷如指诸掌焉。” 宋 王禹偁 《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臣闻元气肧浑,结而为山岳,幽灵肸蠁,降而为神祇。” 宋 范成大 《缄口翁》诗:“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