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晓凉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晓凉原文塞外气早寒,孟秋如九月。 岩风彻夜吹,川岚落明发。 披衣欲装绵,问政戒从忽。 协时惧有乖,审地知无悖。 仰首碧汉边,冰光缀蟾窟。 诗词问答问:晓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排律 押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三 参考注释塞外中国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叫“塞北” 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翦伯赞《内蒙访古》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九月(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彻夜整夜;一夜 彻夜苦读 明发(1).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 (2).谓孝思。 晋 陆机 《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发。” 宋 苏轼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4).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5).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6). 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 《枢垣记略·规制一》。 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问政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 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一:“来謁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 九疑山 。”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政暇论文,文餘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协时犹按时。《逸周书·谥法》:“协时肇享曰孝。” 无悖没有背谬之行。 汉 王粲 《荆州文学官志记》:“官不失守,民听无悖,然后太阶平焉。” 唐 韩愈 《好恶箴》:“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 宋 曾巩 《代皇帝劝学诏》:“自今有敦行谊,谨名节,肃政教,出入无悖,明於经术者,有司其以次升之。” 仰首抬头,仰起头 碧汉碧天银汉的合称,即天空 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江总《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 冰光雪白光亮。《天雨花》第二三回:“过了一宵, 孝贞 説与 袁氏 ,前日向两个妹子借得纹银一百在此…… 袁氏 接了,打开一看,锭锭冰光,方觉得笑逐颜开,满心欢喜。” 蟾窟犹蟾宫。 宋 张先 《少年游慢》词:“昼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 鷲峰 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清 陈维崧 《百字令》词:“ 淮王城 下,有扶疎丛桂,香分蟾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