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叙雪献员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方干 |
释义 | 叙雪献员外原文纷纭宛转更堪看,压竹摧巢井径漫。风柳细条黏不得,春溪绿色蔽应难。 清辉直认中庭月,湿气偏添半夜寒。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诗词问答问:叙雪献员外的作者是谁?答:方干 全唐诗:卷651-8 参考注释纷纭(1) (2) 众多而杂乱 众说纷纭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众多的样子,引申为罗唆,找麻烦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宛转(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井径田间小路。《文选·鲍照<芜城赋>》:“边风起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李善 注:“《周礼》曰:‘九夫为井。’又曰:‘夫间有遂,遂上有径。’” 李周翰 注:“屋三为井。径,道也。言人屋室迁毁,行道荒芜而丘陇亦已摧残。” 唐 杜甫 《重题》诗:“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红楼梦》第三八回:“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絶尘埃。” 细条细挑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绿色(1) (2) 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或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 (3) 在正常条件下一般正常的观察者由波长530毫微米的辐射能所引起的心理学上的四种元色感之一 (4) 六种心理学上客观的元色之一 应难(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清辉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否终则承之以泰,晦极则清辉晨耀。” 唐 杜甫 《月圆》诗:“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登楼强欲揽清辉,刁斗连营不堪听。” 郁达夫 《出奔》三:“但从窗隙里漏进来的亮光,还不是天明的曙色,却是积雪的清辉。”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灌木林中一块清理过的地面上,中间烧着野火,在满月的清辉下,吐着熊熊的赤焰。” 中庭(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湿气(1) 液体(如水)以比较微小的量散发或凝结并弥散在气体中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蒸气或是雾;特指大气的水汽 (2) 中医指湿疹、手癣、脚癣等症 半夜(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谢守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郢词见“ 郢中词 ”。 彩毫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宋 晏殊 《胡捣练》词:“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研朱露,蘸彩毫。这新词全费敲。”参见“ 彩笔 ”。 犹綵笔。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参见“ 綵笔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