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浯溪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祐孙 |
释义 | 题浯溪原文明皇何以倒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诗词问答问:题浯溪的作者是谁?答:李祐孙 参考注释明皇唐 玄宗 ( 李隆基 )谥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后世诗文多称为 明皇 。 唐 薛逢 《金城宫》诗:“忆昔 明皇 初御天,玉舆频此驻神仙。”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倒颠(1).颠倒。谓事物的位置、顺序、状况等与原有的或应有的相反。 宋 欧阳修 《送荥阳魏主簿》诗:“子足未及閾,我衣惊倒颠。” 清 顾梦麟 《盗警诗和陈确庵》:“举世从知付倒颠,赤丸不怍青氊怍。” (2).反倒,反而。《水浒传》第四九回:“我好意请你吃饭,你倒颠赖我大虫。” 祸基犹祸根。《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 托辉 曰:‘ 额特勒 懦而败事, 阿苏 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祸基。’” 妃子皇帝的妾,位次于皇后。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下》:“妃子既生於 蜀 ,嗜荔枝。”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 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良心(1) 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2) 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 不悟(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惟有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九龄(1).九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 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终, 武王 九十三而终。” 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唐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宋 范成大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 ,是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