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再用前韵和诸公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何梦桂 |
释义 | 再用前韵和诸公原文白发星星纱帽乌,怕随年少过西湖。清明上冢行人少,寒食开少宫使无。 半世行藏随杖屦,百年悲乐寄樽壶。 归来第五桥边路,半残少阳噪毕逋。 诗词问答问:再用前韵和诸公的作者是谁?答:何梦桂 参考注释白发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星星(1) 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细而小的点儿 纱帽(1) 古代君主、官员戴的一种帽子,用纱制成。后用作官职的代称。也叫“乌纱帽” (2) 古时一种透气的凉帽 年少1、:年轻 例子:青春年少 | 年少有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开美(袁赋正)、与参(袁赋诚)年少力学,好观古人成败之迹,开美固著书名山,而与参则乘时建树,所在藉藉。” 2、:青少年(多指男子) 例子:翩翩年少| 英俊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西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明上犹圣上。对君王的尊称。《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 吴则虞 集释引 钱熙祚 云:“《荀子注》作‘明主’。”《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还保城,不敢出”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布 遣 许汜 、 王楷 告急于 术 …… 汜 楷 曰:‘明上今不救 布 ,为自败耳! 布 破,明上亦破也。’ 术 时僭号,故呼为明上。”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至尊》:“又人主之称曰‘上’……又有称君为‘明上’者。” 行人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寒食(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宫使(1).皇宫的使者。指宦官。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一车炭,千餘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红叶纷纷盖攲瓦,緑苔重重封坏垣。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宋 秦醇 《赵飞燕别传》:“宫使交至,后虑帝幸,见其诈,乃与宫使 王盛 谋自为之计。” (2).某宫的主管之官。《新五代史·李继岌传》:“ 庄宗 即位, 继岌 为 北都 留守,判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 为相,建言: 唐 故事,皇子皆为宫使。因以 鄴 宫为 兴圣宫 ,以 继岌 为使。” 曾慥 《类说》卷四一引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九成宫使》:“ 天宝 七载,以给事中 杨釗 充 九成宫 使,宫使之名自此始。” 半世人生的一半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杖屦(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第五复姓。 东汉 时有 第五伦 。见《后汉书》本传。 少阳(1).东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邪絶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少阳,东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东方少阳,日月所出。” 王闿运 《衡阳常氏家庙碑》:“前设大殿,户向少阳。” (2).东宫。太子所居。《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 李善 注:“正体,太子也……少阳,东宫也。” (3).后以指太子。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式载明两,实惟少阳;既称上嗣,且曰元良。”《旧唐书·李密传》:“始曀明两之暉,终干少阳之位。” (4).《易》“四象”之一。《易》以七为少阳。《易·繫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 唐 孔颖达 疏:“每一爻有三变……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三揲之间,或有一箇九、有一箇八而有一箇四,或有二箇八而有一箇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毕,乃定一爻。” (5).中医学经脉名。分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 (6).见“ 少扬 ”。 毕逋(1).鸟尾摆动貌。《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 南朝 梁 吴均 《城上乌》诗:“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 宋 梅尧臣 《邺中行》:“鸟乌声乐臺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2).乌鸦的别称。 唐 顾况 《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宋 杨万里 《羲娥谣》:“ 羲和 梦破欲啟行,紫金毕逋啼一声。” 清 曹寅 《鸦鸣歌》:“红窗梦破吚嚘哑,古树风摇毕逋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