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讱庵翰长招同荆岘侍讲羡门编修过善果寺
朝代 清代
作者 王士祯
释义

原文

偶然偕素侣,佛日到香林。

亭午无人处,青苔满院阴。

三衣消瘦服,半偈妙明心。

爱就鱼山宿,萧条写梵音。

诗词问答

问:《讱庵翰长招同荆岘侍讲羡门编修过善果寺》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九

参考注释

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佛日

对佛的敬称。佛教认为佛之法力广大,普济众生,如日之普照大地,故以日为喻。《观无量寿经》:“唯愿佛日教我,观於清浄业处。”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佛日出世,同遣惑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明 唐顺之 《登毗卢阁》诗:“窓邀佛日金人下,地逼宸居玉殿层。”

香林

(1).花木林。 南朝 宋 沉怀远 《南越志》:“ 盆元县 利山 上多香林。”

(2).禅林。 唐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诗:“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徘徊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刘开扬 笺注:“香林称佛寺。” 宋 苏轼 《赠诗僧道通》诗:“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轆轤。”

亭午

正午;中午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青苔

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

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消瘦

体重减轻变瘦

他的病使他身体消瘦了

明心

(1).谓使心思清明纯正。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学必明心,记问辨説皆餘事。”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明心致良知,斯文幸未丧。”

(2).表明心迹。 柳青 《狠透铁》:“我在你像前明心,我肚里没草屎渣渣!”

鱼山

(1).《法苑珠林》卷四九:“﹝ 陈思王 曹植 ﹞赏游 鱼山 ,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唄,撰文製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於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 鱼山 之神製。” 清 曹寅 《西村师教予导引却病》诗之二:“堂策萧萧一衲温, 鱼山 清梵许同论。”

(2).山名。即 鱼条山 ,在 河北 满城 西北。形如巨鱼,故名。

(3).山名。在 山东 东阿 西。《史记·河渠书》“ 吾山 平兮 鉅野 溢”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 东阿 有 鱼山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初, 植 登 鱼山 ,临 东阿 ,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金 张子羽 《寿张和滑》诗:“ 鱼山 早有终焉计,少日应容解印章。”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梵音

(1).梵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讚则号为梵音。”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诗:“古壁栖金象,花宫出梵音。”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捐姬》:“听松风梵音,偶来萧寺,看他疏写千张纸。” 李涵秋 《广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们点齐香烛,请大家拜佛。霎时鐃鈸叮当,梵音高唱。”

(2).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亦指佛、菩萨的音声。《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徧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3).犹梵语。亦泛指 印度 的语言。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夫 毗沙门 ,梵音, 唐 言多闻也。”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更堪诵入陀罗尼, 唐 音梵音相杂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华音论读,必以一音为一读;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太戈尔来华的我见》:“我虽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见过他《从印度带去的使命》。”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