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名陈宪友清轩
朝代 宋代
作者 陈淳
释义

名陈宪友清轩原文

名轩何以清,惟有梅与竹。
梅清清且白,竹清清更绿。
雪蕊破清洒,霜操挺清肃。
至哉双友清,格韵真寒玉。
伊谁与之友,相对淡无欲。
清心仁智翁,妙趣於中足。

诗词问答

问:名陈宪友清轩的作者是谁?答:陈淳
问:名陈宪友清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淳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淳名句大全

陈淳名陈宪友清轩书法欣赏

陈淳名陈宪友清轩书法作品欣赏
名陈宪友清轩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清清

(1)

(2) 清洁明澈的样子

清清的小河

(3) 清楚

记得清清

(4) 清越

将时新小曲清清地吹起

(5) 白白地

清清把他放了

清洒

(1).清除;涤荡;洒扫。 晋 孙绰 《谏移都洛阳疏》:“荡涤 河 渭 ,清洒旧京。”《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芟夷羣暴,清洒区 夏 。” 明 李东阳 《予已邀鸣治既不果至用韵奉答》:“南楼清洒一尘无,恠底高人不待呼。”

(2).清逸洒脱;不俗不拘。《明诗纪事戊籤·吴岳》引《海岳灵秀集》:“冢宰诗儁逸清洒,入盛 唐 蹊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词旨清洒, 柳 与寝处时最多。” 清 王韬 《择友说》:“其托业卑贱而神志清洒者则可交。”

霜操

(1).高洁的操守。《南齐书·沉驎士传》:“年踰七十,业行无改。 元嘉 以来,聘召仍叠。玉质踰洁,霜操日严。”

(2).古琴曲名。《说郛》卷一百引 宋 居月 《琴曲谱录》:“《霜操》, 尹伯奇 製。”

清肃

(1).清正严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 东平王 ﹞ 略 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旧唐书·良吏传上·韦仁寿》:“ 仁寿 将兵五百人至 西洱河 ,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 明 张居正 《答赵汝泉书》:“近来吏治,颇为清肃。”《红楼梦》第三七回:“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

(2).清平宁静。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善否有章,京夏清肃。”《后汉书·崔寔传》:“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县多寇盗,吏卒单弱,公奬训率厉,擒馘七十餘人,闔境清肃。”

(3).清净严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明史·朱与言传》:“家居门庭清肃,乡人有不善,惟恐 与言 知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由此闺阁清肃,无敢譁者。”

格韵

格调气韵。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上》:“《元城先生语録》曰:‘ 西汉 乐章,可齐三代,旧见《汉礼乐志·房中乐》十七章,观其格韵高严,规模简古,駸駸乎 商 周 之《颂》。’”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九:“ 白石 写景之作……‘高树晚蝉,説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絶,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寒玉

(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唐 李群玉 《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唐 李贺 《江南弄》诗:“ 吴 歈 越 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霽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3).比喻容貌清俊。 前蜀 贯休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诗:“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伊谁

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杨和尚 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 铜臺 是靠着伊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伊谁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钟陵 去飘忽。”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清心

(1) 心情恬静,没有牵挂

清心寡欲

(2) 纯正之心

月白清心

(3) 又指居心清正

一向清心做人

仁智

(1).仁与智。《孟子·公孙丑下》:“ 周公 使 管叔 监 殷 , 管叔 以 殷 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 周公 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参见“ 仁 ”。

(2).仁爱而多智。《韩非子·问田》:“故不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 徐偃王 ﹞长而仁智。”

妙趣

(1).精微的旨趣。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俱济流沙,同归妙趣。”《云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难详。”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故於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钮琇 《觚賸·首尾限字体》:“诗审博,惟博故冥搜广引,妙趣纷披。” 蒋光慈 《鸭绿江上》:“这森林真是一个欣赏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中足

中等的马。《史记·孝文本纪》“餘皆以给传置”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律:四马高足为传置;四马中足为驰置。”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