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其一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士淳 |
释义 | 原文临流高阁塔崔嵬,秋色澄清嘉宴开。 时序催人惊叶落,江风度曲送觞来。 新亭入目思千缕,往事萦心肠九回。 留得东山片石在,川陵姓字应同胎。 诗词问答问:《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士淳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参考注释高阁(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崔嵬(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秋色(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澄清(1) 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后方可用来灌溉禾苗 (2) 另见 chéngqīng 嘉宴见“ 嘉宴 ”。 亦作“ 嘉讌 ”。盛宴;喜筵。 汉 焦赣 《易林·艮之节》:“安牀厚褥,不得久宿,弃我嘉宴,困於南国。” 汉 焦赣 《易林·兑之家人》:“弃我嘉讌,困於东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昔承嘉宴,属有绪言。” 唐 骆宾王 《初秋登司马楼宴》诗:“展驥端居暇,登龙嘉宴同。” 时序季节变化的次序;先后的顺序 草木随着时序的变化而枯荣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秋色赋》 度曲作词曲;唱曲 自度曲,被歌声。——《汉书·元帝纪赞》 度曲未尽,云起雪飞。——张衡《西京赋》 新亭亭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南。 三国 吴 建,名 临沧观 。 晋安帝 隆安 中 丹阳 尹 司马恢之 重修,名 新亭 。 东晋 时为京师名士 周顗 、 王导 辈游宴之所,此亭遂大知名。参见“ 新亭泪 ”。 入目观看。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顺天 尹 王 公 驥 患伤寒, 袁 往视其疾,神色俱变,不可入目。”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等议諭煞是可笑,与其为此等论,不如并此词不入目,即入目亦置若未见。” 往事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萦心牵挂心间。 唐 段成式 《闲中好》词:“闲中好,尘务不縈心。”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天台 王古直 有《述怀》诗‘穷将入骨诗还拙,事不縈心梦亦清’之句, 李西涯 称赏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将军好生不忍,把好言安慰他,叫他休把閒事縈心,且自将息。” 夏承焘 《<天风阁学词日记>前言》:“迨抗战爆发,时局动盪。陆沉之惧,旦夕縈心!” 九回亦作“ 九迴 ”。 1.多次翻转或萦绕。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结不解。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如仁夕惕之志,中夜九廻。”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诗:“ 楚 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2).迂回曲折。《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陇头流水歌辞》:“西上陇阪,羊肠九回。”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杂诗》之五:“脩阪接飞翼,百步仍九廻。” (3).用以形容波浪翻腾起伏。 唐 杨巨源 《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诗:“九回紆白浪,一半在青天。” 东山(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片石(1).孤石;一块石头。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片石孤峯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新五代史·唐庄宗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鱉也。” (2).指石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先圣先师各有片石鐫 宋 初名臣所为赞。” 清 吴伟业 《春日小园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韵》:“新诗片石留题在,採蕨烹葵数往还。” (3).指片状的石料。 滕代远 《为降低工程造价而奋斗》:“在隧道设计上,边墙衬砌用的料石,应以片石来代替。” 姓字姓氏和名字,犹姓名。《墨子·经说上》:“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铭誌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水浒传》第六回:“不因这番比试,有分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