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咏鹤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嵲
释义

咏鹤原文

{上羽下高}然毛羽净,绰与秋风宜。
阔步循广庭,伸吭矜羽仪。
稻粱谋几何,终然遭絷羁。
岂炫云外标,送为时所縻。
因知古清士,削迹畏人知。

诗词问答

问:咏鹤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咏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毛羽

(1).兽毛和鸟羽。羽,鸟翼上的长毛。《左传·隐公五年》:“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人不能搏噬,而且 * 羽,莫克自奉自卫。”

(2).鸟的羽毛。《史记·苏秦列传》:“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凤凰五,高八尺九寸,毛羽五采。” 唐 元稹 《大觜乌》诗:“羣乌饱粱肉,毛羽色泽滋。” 清 曹寅 《孔雀》诗:“风烟一照烛,毛羽何新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四:“﹝她﹞扬起她的漂亮的,像老鸹的毛羽似的漆黑的眉毛,不再打结了。”

(3).借指鸟类。《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

(4).指翅膀。 唐 李朝威 《柳毅传》:“恨 * 羽,不能奋飞。”

(5).鸟羽的一种。散生在眼缘、喙基部和正羽的下面。有护体、感觉等作用。又称线羽、纤羽。

秋风

秋天的风

阔步

大步走

阔步前进

广庭

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 王斗 絀世主之怒,笑謔广庭,高揖而去。”参见“ 广庭大众 ”。

伸吭

伸长颈项。形容盼望殷切。 唐 柳宗元 《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然犹仰首伸吭,张目而视曰:‘庶几乎其有异俗之心、非常之力,当路而垂仁者耶!’”

羽仪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成帝 时, 班况 女为倢伃,父子并在京师为朝臣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以宗室羽仪,允膺嘉选。” 唐 韩愈 《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於天朝也不远矣。”

(2).犹翼翅。 晋 左思 《吴都赋》:“湛淡羽仪,随波参差。理翮整翰,容与自玩。”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灵凤振羽仪,戢景西海滨。”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更愿生羽仪,飞身入青冥。”

(3).引申为辅翼。 唐 张九龄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翰飞戾天,羽仪清朝。” 宋 陈亮 《祭郭德扬文》:“晚值兄疾,赖君羽仪。”

(4).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南齐书·东昏侯纪》:“帝乌帽袴褶,备羽仪,登 南掖门 临望。”《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 纯 等设行殿,列羽仪,奉之以归。”《旧唐书·魏徵传》:“ 徵 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心志。”

(5).指帝王卫队。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羽仪亦无员数,皆清平官等子弟充,诸蛮不与焉。常在 云南王 左右。羽仪长帐前管係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以清平子弟为羽仪,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

稻粱谋

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宋 王安石 《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 清 龚自珍 《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云外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郑燮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虞集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

(3).比喻仙境。 宋 吴文英 《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縹緲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为时

从时机或时间上看

为时只十有一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为时过早

清士

高洁的人。《史记·伯夷列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清 刘大櫆 《祭顺天府余公文》:“世称清士,簞豆区区。”

削迹

见“ 削迹 ”。

亦作“ 削跡 ”。1.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庄子·让王》:“ 夫子 再逐於 鲁 ,削迹於 卫 ,伐树於 宋 。” 明 李贽 《复周南士书》:“然削迹伐木,饿 陈 畏 匡 ,其得免者亦幸耳,非胜算也。” 清 钱谦益 《康文初六十寿序》:“至如余之不肖,削迹窜逐,固无足道者。”

(2).消踪匿迹。谓隐居。《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后汉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北齐书·杨愔传》:“ 愔 遂弃衣冠於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自称 刘士安 ,入 嵩山 ,与沙门 曇謨徵 等屏居削迹。” 清 顾炎武 《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诗:“削迹行吟久不归,修门旧舘露先晞。”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