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赋得王道如龙首(得龙字八韵考试差题)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原文

唐家廷试赋,王道训如龙。

龙且譬之首,君应符以宗。

黄滔辞示概,周旦系曾供。

讵祇视听重,当知云雨从。

设其大霈泽,斯则普兴农。

蔽弗碍旒纩,惠诚佐馂饔。

然予惟会别,初九曰潜庸。

勿用孕成用,本诸孚有颙。

诗词问答

问:《赋得王道如龙首(得龙字八韵考试差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三

2. 得龙字八韵考试差题

参考注释

唐家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诗:“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廷试

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

王道

(1) 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严厉

譬之

谓把它比方作。《论语·子张》:“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之 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应符

应验符命。《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以至於今……皆大运荡除之祥,圣帝应符之兆也。”《晋书·邵续传》:“国家应符拨乱,八表宅心,遗 晋 怖威,远窜 扬 越 。”

视听

(1) 看和听

视听效果

(2) 看到的和听到的

以正视听

(3) 指视力和听力

视听不衰

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霈泽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诗:“风雷颯万里,霈泽施蓬蒿。”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 清 孙枝蔚 《插秧》诗:“皇天悯老农,霈泽满前溪。”

(2).喻恩泽。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共望 汉 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迺宣霈泽,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霈泽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对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所犯虽经霈泽,庄田须有所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泽。”

旒纩

(1).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纊,信充符璽。”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爱深宫秘殿者,可以垂旒纊;好青山緑水者,可以栖江湖。”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其内廓乾清,至尊儼旒纊。”

(2).借称帝王。 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遂能上闻旒纊,光动丝纶。”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旒纊释南顾,戈甲濯银潢。”

馂饔

煮熟的食物。《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吾寡君闻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 何休 注:“餕,孰食;饔,孰肉。”《广雅·释器》:“孰食谓之餕饔。” 王念孙 疏证:“餕饔即飧饔。”

会别

饯别。 唐 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诗序:“时日南至, 登 与宾客僚吏会别於郡斋。”

初九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按《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为阳爻者,称为“初九”(“九”,称“老阳”)。表明事物正处于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后因以“初九”谓尚未发迹之时。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初九而潜,望云而起。”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序》:“朕昔在初九,佐贰此州。”

勿用

犹勿动。谓不可有所作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孔颖达 疏:“圣人虽有龙德,於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上》:“用,施行也。勿用,无所施行也。” 王引之 《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颐》:“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