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与义 |
释义 | 原文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籙。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诗词问答问:《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参考注释稽首(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 苏耽 。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 黄溪 东山 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 马岭山 。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 衡岳 送 苏耽 ?” 乘云(1).驾云;驭云。《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乘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夜领 张彻 投 卢仝 ,乘云共至 玉皇 家。”《镜花缘》第十三回:“当日小弟闻 大人国 只能乘云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见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从人愿。” (2).升天,仙去。 宋 苏舜钦 《感兴》诗:“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覩。” 无迹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橘井相传 苏仙公 修仙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杏林中作生涯,橘井内为活计。” 明 杨珽 《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 狂疾疯癫病。《国语·晋语九》:“今臣一旦为狂疾,而曰‘必赏女’,与余以狂疾赏也,不如亡!” 韦昭 注:“言战斗为凶事,犹人有狂易之疾相杀伤也。”《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融 復见 操 ,説 衡 狂疾,今求得自谢。”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 王俊民 ﹞得狂疾,於贡院中尝对一石碑呼叫不已。” 清 孙枝蔚 《旅兴》诗:“出词何怒嗔,君岂有狂疾?” 能不(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识味知味;辨味。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弃常珍而嗜乎异饌者,恶覩其识味也。”《晋书·苻朗载记》:“又善识味,咸酢及肉皆别所由。”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东宫赐净馔启》:“雕盘流其滋旨,宝器委其色香,足使五世长者,羞彼识味;一角仙人,耻其呪术。” 坐令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郑玄郑玄(127-200) : 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入太学受业,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弟子多达数百千人。桓帝时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自成一家,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号称“郑学”。荆山(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 ,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导 嶓冢 ,至于 荆山 。” 孔 传:“ 荆山 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禹 铸鼎於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平阿县 有 当涂山 , 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 ,距 赵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 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 稚川道家传说的仙都,为 稚川真君 所居。据传, 唐玄宗 时,僧 契虚 入 商山 ,遇桻子(肩背竹篓的商贩),同游山顶,见有城邑宫阙,玑玉交映于云霞之外。桻子指语:此仙都 稚川 也。至一殿,见一人具簪笏,凭玉几而坐,其貌甚伟,侍卫环列,呵禁极严,曰是 稚川真君 。见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一。按, 稚川 , 晋 葛洪 字。 葛洪 好神仙之事,死后,人以为其成仙。 神交(1) 彼此慕名而没有见过面的交谊 孤与子瑜,可谓神交。——《三国志·诸葛瑾传》 彼此神交已多年了 (2) 指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 一与见面,便成神交 朝夕(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游戏(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小道(1) 由人或动物经常或习惯性地走动而形成的小路 羊肠小道 (2) 儒家对宣扬礼教以外的学说、技艺的贬称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大笔数量或价值相当大的 在交易中赚了一大笔钱 优为谓任事绰有馀力。《礼记·文王世子》:“ 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 ,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 周公 优为之。’” 孔颖达 疏:“ 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雅命三种,皆不敢承。” 楚骚(1).指 战国 楚 屈原 所作的《离骚》。 南朝 梁 裴子野 《雕虫论》:“若悱惻芳芬, 楚 骚为之祖;靡漫容与, 相如 扣其音。” 宋 苏轼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之三:“词锋虽作 楚 骚寒,德意还同 汉 詔宽。” 明 丘濬 《过采石吊李谪仙》诗:“岸芷汀兰无限意,临风三復 楚 骚文。” (2).泛指《楚辞》。 清 沉德潜 《<古诗源>序》:“兹復溯 隋 陈 而上,极乎 黄轩 ,凡‘三百篇’、 楚 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謡里谚,无不备采。” 清 汪熷 《<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岂其(1).犹何必。《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魴。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 。” 郑玄 笺:“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谷口 郑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清 李调元 《勦说·岂其卿》:“岂其卿者,犹云何必卿也。” (2).犹难道。《左传·昭公三年》:“ 肸 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杜预 注:“言必不得祀。”《楚辞·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本自本来就,一向是。《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本自有一往雋气,殊自轻之。”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 孟郊 《婵娟篇》:“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仙籙见“ 仙人籙 ”。 坐中(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是当的当;切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韩十八 初贬之制, 席十八 舍人为之词,曰:‘早登科第,亦有声名。’ 席 既物故…… 韩 曰:‘ 席十八 喫不洁太迟。’人问曰:‘何也?’曰:‘出语不是当。’盖忿其责词云‘亦有声名’耳。”《朱子语类》卷二一:“为学之道,只要就人伦上做得是当。今既能如此,虽或以为未学,我必以为已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 元和脚唐 刘禹锡 戏称 柳宗元 的书法。后亦指 柳公权 书法。脚,指笔形中的捺,俗称捺脚,代指书法。 唐 刘禹锡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诗:“ 柳 家新样 元和 脚,且尽薑芽敛手徒。” 宋 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一:“君家自有 元和 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公门(1).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 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2).官署,衙门。《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閒事屡扰公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 * 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復出入公门。” 郭沫若 《反正前后》七:“有过一位总督很喜欢他,他时常出入公门。” 不数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雕、枭等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羽翼(1) 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长才优异的才能。 唐 白居易 《答杜兼谢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亚理以明慎选,专领以展长才。”《金史·宣宗纪》:“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赴招贤所自陈。”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策划赖长才,腐朽化神奇。” 架屋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庾仲初 作《扬都赋》,成,以呈 庾亮 。 亮 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於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谢太傅 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后遂以“架屋”为对专事模仿者的讥讽。 唐 黄滔 《薛推先辈》:“遂投鄙拙,上瀆精奇,佇聆架屋之讥,莫俟披沙之諭。” 下屋正房旁边的房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穿着露肉的衣服的老娘们,有的还抱着小孩,也都三三五五地来到 李 家的下屋,说是‘找 郭 家兄弟,听听新闻。’” 牛腰牛的腰部。喻诗文数量之大。 唐 李白 《醉后赠王历阳》诗:“书秃千兔笔,诗裁两牛腰。” 王琦 注:“言其卷大如牛腰也。”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之子固絶俗,少年甘寂寥。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元 张可久 《水仙子·和逍遥韵》曲:“新诗装卷束牛腰,大字钞书损兔毫。” 清 赵翼 《题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诗本》诗:“由来诗人争大名,必创奇观世无偶。叩门示我牛腰卷,万丈瑶光溢户牖。” 蛇足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 若再多说两句,岂不蛇足了。——《红楼梦》 师友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文盟犹文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其后 赵公 以文章翰墨著名,位三品,主文盟。” 籍湜唐 代文学家 张籍 和 皇甫湜 的并称。两人都是 韩愈 的学生。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诗:“追逐 李 杜 参翱翔,汗流 籍 湜 走且僵。” 明 唐顺之 《壬子陆生南阳褚生滔赴试与之叙别》诗之二:“旧游看 籍 湜 ,应悉此时情。” 林纾 《赠王生序》:“生乃欲自居于 籍 湜 之伦,求 韩 学於余,何其特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