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西江月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惠洪 |
释义 | 西江月原文入骨风流国色,透尘种性真香。为谁风鬓涴新妆。 半树入村春暗。 雪压枝低篱落,月高影动池塘。 高情数笔寄微茫。 小寝初开雾帐。 诗词问答问:西江月的作者是谁?答:惠洪 参考注释入骨刻骨铭心,感受上达到极点 切肤之痛,入骨之恨 风流(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国色(1) 有绝顶出众的美貌、冠绝一国的女子 天姿国色 骊姬者,国色也。——《公羊传·僖公十年》 (2) 牡丹,色极艳丽,有国色之称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 刘禹锡《尝牡丹》 种性(1).种属的特性;禀受于先天的本性。 明 李贽 《子伋子寿》:“若説父母种性,不应产此圣兄圣弟明矣。” 孙中山 《中国前途问题》:“这是从种性出来,人人都是一样的。”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天道未改,种性犹存。” (2).佛教语。谓种子和性分。 宋 张商英 《护 * 》:“如斯人也,使之侍君,则佞其君,絶佛种性,断佛慧命。” 真香见“ 真香茗 ”。 新妆(1) 女子刚修饰好的仪容 (2) 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雪压(1).积雪压着。 唐 白居易 《题遗爱寺前溪松》诗:“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宋 苏轼 《如梦令·有寄》词:“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2).喻严酷的折磨、迫害。 唐 白居易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我受尽了些雪压波风筛。猛想起,十年前,兀那鸦飞不过的田宅,甚么是月值年灾,可便的眼睁睁一时消坏。” 清 秋瑾 《春寒看花》诗:“才见萌芽两三叶,又教雪压要霜欺。” (3).积雪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强。 篱落篱笆 村庄篱落 高影高处的水影,借指银河。 唐 张环 《秋河赋》:“奕奕高影,汤汤连瀨。” 池塘(1) 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 (2) 澡塘中的浴池 情数(1).情况,状况。《后汉书·班超传》:“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絶域……於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 (2).情思,情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於巧义,庸事或萌於新意,视布於麻,虽云未费,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微茫迷漫而模糊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色微茫 小寝(1).天子、诸侯寝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如 齐 ……反,薨於小寝。” 杨伯峻 注:“小寝,为诸侯之燕寝。”《礼记·玉藻》:“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 郑玄 注:“小寝,燕寝也。” (2).天子、诸侯的高祖以下的庙寝。《周礼·夏官·隶仆》:“大丧復于小寝、大寝。” 郑玄 注:“小寝,高祖以下庙之寝也。” (3).小睡。 宋 惠洪 《清明前一日闻杜宇》诗:“篱外花如海,閒轩小寝惊。” 雾帐(1).如帐幔的云雾。 北魏 郑道昭 《登云峰山观海岛》诗:“雾帐芳霄起,蓬臺植汉邪。” (2).轻柔如雾的帐帷。 宋 苏轼 《寄蕲簟与蒲传正》诗:“雾帐银牀初破睡,牙籤玉局坐弹碁。” 宋 史达祖 《风流子》词:“只为赋情不浅,弹泪风前。想雾帐吹香,独怜奇俊,露杯分酒,谁伴嬋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