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奏报清不抵黄情形诗以志闷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方欣河臣驰驿奏,清水畅流已启坝。 南者济运且刷黄,北者赴海并黄下。 以手加额谢神佑,忽又飞章递来乍。 桃汛黄胜清本弱,以致回溜逼清泻。 无已下策救燃眉,仍闭拦湖禦黄坝。 复称此实向有之,黄弱清强仍扺洒。 吁嗟此事如诚然,何不早陈过谁卸。 重臣差往资熟筹,南望依然愁晓夜。 一劳永逸敢漫言,亦惟尽心补苴罅。 诗词问答问:《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奏报清不抵黄情形诗以志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十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三 2. 先据萨载会同李奉翰驿奏启放张福口太平河两道引河使湖水灌注淮扬一带运河次第 * 溜势迅速嗣复据李奉翰奏续将裴家场通湖引河开放并将束清临黄及新建坝工亦行启拆使清水得顺趋 * 南者济运刷黄北者会黄赴海两路分流形势已觉畅顺 参考注释河臣指河道总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来沿 河 州县,本归 河 臣兼辖,员缺仍会 河 臣题补,遇有功过, 河 臣亦应举劾,尚无呼应不灵之患。’” 驰驿驾乘驿马疾行。《魏书·邢峦传》:“司徒 崔浩 对曰:‘ 颖 卧疾在家。’ 世祖 遣太医驰驛就疗。”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北雁送驰驛,南人思饮冰。”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驛前往 广东 查办 海口 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 清水清澈的凉水 济运渡水运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清张瑄》:“ 朱清 、 张瑄 以隶卒之贱,受 世祖 知遇,以海艘济运,及夫末际,岁运至四百万之多。” 以手加额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晋书·石勒载记下》:“ 勒 见 曜 ( 刘曜 )无守军,大悦,举手指天,又自指额曰:‘天也!’”按,《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作“举手指天復加额”。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 司马温公 忠厚正直,出於天性,终始一节,故得天下之望。居 洛 十五年,天下之人,日望以为相。 神宗 上仙,公( 司马光 )赴闕哭临。卫士见公,皆以手加额曰:‘ 司马相公 也!’”《水浒传》第八二回:“ 宋江 大喜,以手加额道:‘ 宋江 等再生之幸!’”《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以手加额道:‘使吾二人得遂其愿者, 柳君 之力也!’” 神佑神的保佑 飞章(1).报告急变或急事的奏章。《后汉书·李固传》:“以 固 为议郎。而阿母宦者疾 固 言直,因诈作飞章以陷其罪,事从中下。” 唐 元稹 《阳城驿》诗:“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2).迅急上奏章。《后汉书·蔡邕传》:“ 璜 遂使人飞章言 邕 质 数以私事请託於 郃 , 郃 不听, 邕 含隐切,志欲相中。”《旧唐书·刘悟传》:“ 从諫 深知内宫之故,乃自 潞府 飞章论之曰:‘臣闻造伪以乱真者,匹夫知之尚不可,况天下皆知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一旦有事疆伤,飞章入告。” 桃汛“ 桃花汛 ”的省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高堰 下游工段经前任河员修理完固,歷经桃汛无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参见“ 桃花汛 ”。 清本指校正誊写或付印的文稿本。 梁启超 《亡羊录·记芦汉铁路》:“虽然,其合同清本,今尚未寄到 北京 ,俟寄到,即送示诸贵公使云云。”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近方图自印《嵇康集》,清本略就,而又陷兵火之内,存佚盖不可知。” 以致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逼清很清楚。《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番话,姑娘在屋里听了个逼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欲除匿粮之弊,惟在推收之逼清。” 无已(1) 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不得已 下策拙劣的计策、办法 燃眉火烧眉毛,比喻事态紧迫,危急 清强清廉强干。《明史·朱纨传》:“﹝ 朱紈 ﹞清强峭直,勇於任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五年》:“可行下各路清强监司,严督守臣宣制安抚。” 吁嗟(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诚然(1) 确实实在 诚然可敬的长者 (2) 虽然;固然 勇敢诚然可贵,智慧却万不可少 何不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重臣在朝廷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晓夜日夜。《隋书·王充传》:“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夫妻各背了一个,随着众百姓晓夜奔走。”《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以后就可以永久安逸 漫言(1).散言,宣言。《列子·黄帝》:“於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 张湛 注:“漫,散也。” (2).随便地说。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不逾两日,而有司者已报班师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别说。 清 魏源 《寰海后十章》诗之四:“漫言孤注投壶易,万古 澶渊 几 寇莱 。”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见松,漫言巨害自微虫。” 尽心为别人用尽心思 尽心尽力 补苴补缀,缝补。语本 汉 刘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苴。”引申为弥补缺陷。《明史·武宗纪赞》:“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陈学泗 《纪事》诗:“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 民国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国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