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望瀛亭二首·其一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杜子民 |
释义 | 望瀛亭二首·其一原文拥传来观海,危亭一振衣。 云晴千怪出,浸大百川归。 日月遭吞吐,乾坤入范围。 群鸥不须避,禅寂久忘机。 诗词问答问:望瀛亭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杜子民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参考注释拥传谓出使。因使用驿站的车马,故云。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拥传咸翘首,称觴竞比肩。” 唐 张众甫 《送李司直使吴》诗:“使臣方拥传,王事远辞家。”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 昆明池 水静无波,拥传新从 僰 道过。” 观海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后用以比喻所观者大。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事同观海,义等窥天。” 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 唐 白居易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诗:“危亭絶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 朱自清 《南京》:“ 燕子矶 在 长江 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 振衣抖衣去尘,整衣。《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去尘秽也。” 晋 陆机 《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急起篝灯,振衣冥索。” 川归谓如百川归海般地汇集一处。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归。” 日月(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吞吐(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进出 这个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万吨货物 (2) 形容言语文章条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词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范围上下四周的界限 活动范围 势力范围 不须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禅寂(1).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维摩诘经·方便品》:“一心禪寂,摄诸乱意。”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遥》:“与 王维 结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平生学禪寂,犹自别离难。” (2).谓坐禅习定。《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师可禪寂于此否?” 苏曼殊 《幽光录》:“﹝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弃家为僧,禪寂於 罗浮 匡庐 者久之。” 忘机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