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雪二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温庭筠 |
释义 | 雪二首原文砚水池先冻,窗风酒易消。鸦声出山郭,人迹过村桥。 稍急方萦转,才深未寂寥。 细光穿暗隙,轻白驻寒条。 草静封还折,松欹堕复摇。 谢庄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羸骖出更慵,林寺已疏钟。 踏紧寒声涩,飞交细点重。 圃斜人过迹,阶静鸟行踪。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诗词问答问:雪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温庭筠 全唐诗:卷583-5 参考注释砚水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珫璃砚水长枯槁。”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出山(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人迹人的足迹;指人 荒无人迹 急方救急的方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上·七方》﹝集解﹞引 丛正 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於下而力不衰也。” 萦转回旋环绕。 唐 刘禹锡 《谢中使送至郡表》:“山川縈转,晨夜奔驰。” 宋 苏舜钦 《黄雍于西安修水之侧起佚老亭以奉亲》诗:“ 修水 崩腾落云端,倾入羣山自縈转。” 寂寥(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轻白指雪。 寒条秋冬树木的枝条。 晋 陶潜 《归鸟》诗:“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唐 戴叔伦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诗:“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六出花飞处处飘,黏窗著砌上寒条。” 封还(1).缄封退还。多指封还诏敕。《汉书·王嘉传》:“﹝ 哀帝 ﹞益封 董贤 二千户…… 嘉 封还詔书,因奏封事。” (2). 唐 以后为门下省给事中的主要职务之一。 宋 费衮 《梁谿漫志·学士不草诏》:“ 唐 制惟给事中得封駮,本朝 富郑公 在西掖封还 遂国夫人 词头,自是舍人遂皆得封缴。”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驳》:“ 唐 制,凡詔勅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参见“ 封駮 ”。 谢庄(421-466)南朝宋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能诗、赋,所作《月赋》为南朝咏物写景小赋的代表作。明人辑有《谢光禄集》。 病眼(1).谓老眼昏花。 唐 白居易 《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暉。” (2).眼睛有病;有病的眼睛。 唐 温庭筠 《雪》诗之一:“ 谢庄 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宋 邵雍 《代书寄长安幕张文通》诗:“枯肠忺饮酒,病眼怕看书。” 无意(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通宵通夜;整个夜晚 玩个通宵 羸骖瘦弱的马。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唐 杨巨源 《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诗:“羸驂苦迟迟,单僕怨切切。” 唐 罗隐 《经故洛阳城》诗:“败垣危堞蹟依稀,试驻羸驂吊落暉。” 疏钟亦作“踈鐘”。稀疏的钟声。 清 陈廷敬 《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 长乐 远踈鐘。” 清 岑霁 《贯华阁晚眺》诗:“轻飈起长林,踈鐘应嵓谷。” 寒声(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细点(1).小水滴。 宋 刘克庄 《听泉》诗:“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2).精制的点心。 许地山 《命命鸟》:“一面吩咐 玛弥 预备槟榔、淡巴菰和些少细点,一面携着 加陵 上楼。”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几碟子细点,一瓶红玫瑰花。” 过迹亦作“ 过蹟 ”。1.过去的行迹。 唐 元稹 《遣病》诗:“前身为过跡,来世即前程。” (2).错误的行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而新充蠢朴之人,皆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 吴 浙 之间,有等积年巨蠹,盘踞衙门,专通上下线索,勾连地方势豪,侦探官府短长,胥役所行过蹟,凭其喜怒,牵陷善良,取捕风捉影之事,作装头换面之谋。” 见“ 过跡 ”。 行踪行动所留的痕迹 行踪难测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梁鸿东汉 梁鸿 与妻 孟光 相敬如宾,后以“梁鸿”喻指丈夫,亦喻贤夫。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之一:“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鹿车谁共挽,羞杀是 梁鸿 。”此为作者自指。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 * 》:“盟深金石,妹喜嫁得 梁鸿 ;刼转沧桑,郎忽贫如 司马 。”参见“ 梁鸿案 ”。 谁人何人;哪一个。《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唐 王建 《簇蚕辞》:“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川剧《五台会兄》:“ 杨延德 :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 五台山 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