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两同心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杨无咎 |
释义 | 两同心原文月可中庭,夜凉初燕。见个人人、越格风流,饶济济、入时打扮。 小从容,不似前回,匆匆得见。 坐上不禁肠断。 捧杯深劝。 争敢望、白雪新声,唯啜得、秋波一眄。 告从今,休要教人,千呼万唤。 诗词问答问:两同心的作者是谁?答:杨无咎 杨无咎两同心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可中(1).如果。 唐 皎然 《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唐 李涉 《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诗:“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可中论房课,定是卖君身。” (2).谓日、月将升到中天。 唐 皎然 《游溪待月》诗:“可中纔望见,撩乱擣寒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莲花漏》:“可中时,巳也;正中时,午也。”旧题 明 施耐庵 《<水浒传>序》:“朝日初山,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幘,进盘飱,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 (3).正好。 唐 罗隐 《绣》诗:“ 蜀 锦谩夸声自贵, 越 綾虚説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个人(1) 单独一个人,与团体相对而言 进行派别斗争的人,闹宗派主义的人常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利益摆在党的利益之上。——《个人和集体》 (2) 单独个人的生存或实体;单一的个体 人与社会之间,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一定道德关系 (3) 自称。指本人 个人认为 (4) 那人(多指情人)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做中州想。——宋·陈亮《念奴娇·至金陵》 越格越规;过分。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他的魄力太小,对於我们也不是十分信任的。要是有越格的举动,他决不能担当的。” 风流(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济济(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入时合乎最新时尚 穿戴入时 打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你那身打扮可不能去赴宴会 从容(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前回上一次。 唐 陆龟蒙 《孤独怨》诗:“前回边使至,闻道 交河 战。” 前蜀 韦庄 《天仙子》词:“悵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 鼎臣 道:‘这可不知道了。不过前回有人请我吃馆子,説是 罗 家出来了个厨子,投到 大观楼 去,做得好鱼翅。’” 艾芜 《山野》第一部十四:“前回拿给 日本 鬼子打败,就在这里…… 长清哥 就是打死在那边树子底下的。”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坐上座席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 灌夫 )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 夫 从坐上语侵之。” 宋 苏轼 《首夏官舍即事》诗:“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不禁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肠断喻非常悲痛 捧杯手捧奖杯,指体育比赛获得冠军 争敢怎敢。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麄行阿师,争敢輒无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怎禁他诸贼党着弓箭射,争敢停时霎?” 白雪(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新声(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 平公 説新声。”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唐 孟郊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 楚 竹人未闻。”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 章炳麟 《辨诗》:“ 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姚华 《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 宋 元 而后,悉为徒诗矣。”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 欧 亚 造新声。” 秋波(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从今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千呼万唤形容多次邀请,多次催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