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郑谷 |
释义 |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原文昔岁曾投贽,关河在左冯。庾公垂顾遇,王粲许从容。 首荐叨殊礼,全家寓近封。 白楼陪写望,青眼感遭逢。 顾念梁间燕,深怜涧底松。 岚光莲岳逼,酒味菊花浓。 寇难旋移国,漂离几听蛩。 半生悲逆旅,二纪间门墉。 蜀雪随僧蹋,荆烟逐雁冲。 凋零归两鬓,举止失前踪。 得事虽甘晚,陈诗未肯慵。 迩来趋九仞,又伴赏三峰。 栖托情何限,吹嘘意数重。 自兹俦侣内,无复叹龙钟。 诗词问答问:叙事感恩上狄右丞的作者是谁?答:郑谷 郑谷叙事感恩上狄右丞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75-11 参考注释昔岁去年;早年。《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 ,今兹入 郑 ,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昔岁文为理,羣公价尽增。” 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雍陶 ﹞后为 简州 牧,自比之 谢宣城 、 柳吴兴 也,宾至则折挫之,閽者亦怠,投贄者稀得见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王性之 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后生有投贄者,且观且捲,俄顷即置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陈无己 少有誉, 曾子固 过 徐 , 徐守 孙莘老 荐 无己 往见,投贄甚富。”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各执政与宪司纪者,艳君之文,无不投贄愿交。” 关河关塞;关防。泛指山河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柳永《八声甘州》 顾遇谓被赏识而受到优遇。《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是岂负大丈夫平生之志愿哉,岂负明天子非常之顾遇哉!” 宋 范公偁 《过庭录》:“见其淳厚,颇加顾遇。” 从容(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首荐(1).首先推荐。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2).指科举考试中被取为第一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 思曾 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餘,以《礼经》为京闈首荐。”《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主》:“喜得他苦志读书,十九岁便得中了乡场第二名。不得首荐,心中闷闷不乐。” 殊礼(1).不同的礼制。《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緄乎!”《魏书·高闾传》:“故五帝异规而化兴,三王殊礼而致治。” (2).特别的礼遇。《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褒赏元功,相国 萧何 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魏书·外戚传下·胡国珍》:“葬以殊礼,给九旒鑾輅,虎賁、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輼輬车。” 清 恽敬 《辨微论》:“﹝ 建安 ﹞十七年而加殊礼,十八年而受九锡。” 全家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白楼见“ 白楼亭 ”。 写望纵目远望。 唐 郑世翼 《登北邙还望京洛》诗:“步登 北邙 坂,踟蹰聊写望。” 宋 王禹偁 《寄题洛阳秦供奉新楼》诗:“多羡新楼上,公餘写望闲。”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 遭逢(1) 遇见;遇到 遭逢盛世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泛指人生的遭遇历程 他半生的遭逢是很曲折的 顾念眷念,想念 顾念阿母旧德宿恩 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宋 苏辙 《徐孺亭》诗:“ 徐君 鬱鬱涧底松, 陈君 落落堂上栋。”亦省作“ 涧松 ”。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宋 陆游 《涧松》诗:“涧松鬱鬱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 唐 李绅 《若耶溪》诗:“嵐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诗:“嵐光浮动千峰湿,雨气薰蒸五月寒。” 清 刘大櫆 《浮山记》:“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莲岳见“ 莲岳 ”。 亦作“ 莲岳 ”。指 华山 。 五代 齐己 《寄普明大师可准》诗:“ 莲岳 三徵者,论诗旧与君。” 金 完颜璹 《题潘阆夜归图》诗:“驴背倒骑 莲岳 下,牛腰稳跨竹林前。” 元 曹之谦 《宿云台观》诗:“ 莲岳 三峯对,松林一逕通。” 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寇难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荀子·天论》:“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 * ,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昔 献帝 东迁,逼以寇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卫 之寇难无异。” 移国篡夺国家政权。《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李贤 注:“ 汉 以火德王,故曰炎正。大盗谓 王莽 篡位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大盗移国, 金陵 瓦解。”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始以一城之危,抗移国之盗。” 宋 苏舜钦 《游南内九龙宫》诗:“巨盗来移国,天王遽避戎。” 半生人生的一半,半世 逆旅客舍;旅店 宿于逆旅。——《庄子·山水》 寓逆旅。——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纪(1).谓日、月。《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 、 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 五纬 之绸繆遹皇。” 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 (2).二十四年。《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 (3).约指二十余年。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王古鲁 注:“一纪为十二年,此处二纪泛指二十餘岁之意。” 清 刘岩 《哭家西谷侍御》诗:“二纪聚京国,情若同胞亲。” 门墉(1).门口墙边。《南史·循吏传·杜骥》:“帝微行,夜輒在 幼文 门墉间听其絃管。” (2).指门和墙。 宋 曾巩 《洪州东门记》:“在《雅》之《绵》, 古公亶父 徙宅於 岐 ,作为宫室,门墉得宜应礼。” (3).指门庭之间。 唐 郑谷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诗:“半生悲逆旅,二纪间门墉。” 凋零(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举止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陈诗(1).采集并进献民间诗歌。《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郑玄 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孔颖达 疏:“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乃命其方诸侯大师是掌乐之官,各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其政令之善恶。”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司諫方无闕,陈诗且未工。” (2).指献上诗文。 郁达夫 《赠吉田某从征》诗之一:“君行倘向 辽阳 过,为我陈诗吊战场。” 迩来最近以来 九仞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孔 传:“八尺曰仞。” 陆德明 释文:“七尺曰仞,一云八尺曰仞。”《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 赵岐 注:“軔,八尺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宋 叶适 《何伦秀才亲丧不能举》诗:“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郭沫若 《谢陈代新》:“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三峰(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栖托见“ 栖託 ”。 何限(1).多少,几何。 前蜀 韦庄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诗:“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编修新津遇雨》之一:“平生飘泊知何限?少似 新津 风雨时。”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録者何限?”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 (2).无限,无边。 唐 韩愈 《郴口又赠》诗之二:“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吹嘘(1) (2)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他的运气没有什么可以吹嘘的 (3) 口出气;嘘气 (4) 过分夸奖 这辆轿车并不像销售商所吹嘘的那样好 (5) 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新闻发布人员必须注意不夸大,不吹嘘 意数心计,谋略。《后汉书·荀彧传》:“ 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俦侣(1).伴侣;朋辈。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徘徊恋儔侣,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无儔侣。” 苏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远行恋儔侣,此志常落拓。”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无复(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龙钟(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薛戴》 老态龙钟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