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杂兴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杂兴原文昌黎著原毁,古今何异趋。 责人责己间,轻重详廉殊。 有若语人良,强弱怒不谋。 设使称人恶,其悦亦相符。 此语请申之,此事今岂无。 作善降以祥,闻或谓之诬。 幸灾乐祸流,道听说诸涂。 既而还自笑,恐正未免吾。 报稔黍稷收,谷贱伤农虞。 告歉赈济周,仍廑偶向隅。 公私纵有间,不知足同乎。 惟其不知足,日与忧愁俱。 安得忘万虑,又惧非舜徒。 诗词问答问:杂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八 2. 去声 参考注释昌黎(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异趋不同的志趣。《淮南子·泰族训》:“ 箕子 、 比干 异趋而皆贤。”《清史稿·张煌言传》:“ 煌言 尝谓 成功 曰:‘招讨始终为 唐 ,真纯臣也。’ 成功 亦曰:‘侍郎始终为 鲁 ,与吾岂异趋哉?’” 重详慎重思考。《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今权在其门……且宿卫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耶!祸殆不测,宜见重详。” 有若如同,好像。《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后﹞尝梦捫天体,荡荡正青滑,有若钟乳。”《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秦皇 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 始皇 登殿排班……人民快乐,岁序三登,有若 禹 汤 圣世,欢逢 尧 舜 明君。” 严复 《救亡决论》:“甚且生今反古,则古昔而称先王,有若古之治断非后世之治所可及者,而不知其非事实也。” 强弱1.亦作"强弱"。 2.强大与弱小。 3.指力量大小的程度。不谋(1).不商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閭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 李善 注:“不谋同辞,不期同时,一朝会 武王 於郊下者八百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会有买妾者,急货之。妻以其不谋故,罪 柴 ,益迁怒女,詬駡益毒。” (2).不谋求。《书·盘庚中》:“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二:“忠臣率志,不谋其报。” (3).不合,不符。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注说改正文例》:“ 段玉裁 氏曰……以上诸条,皆因先用注説改正文,又用已改之正文改注,於是字与义不谋,上与下不贯矣。” 设使如果;假使 相符相合;彼此一致 报告与事实相符 作善行善;做善事。《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颖达 疏:“尔惟修德而为善。”《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 幸灾乐祸对别人遭遇的灾祸感到高兴 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闱,幸灾乐祸、首为逆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听说听人所说 听说他到海口去了 听说她现已结婚 既而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既而得某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既而胡即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未免(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黍稷(1).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珍黍稷之收,而不觉秀之者丰壤也。” (2).《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为感叹古今兴亡之典。 宋 韩琦 《寄题广信君四望亭》诗:“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王闿运 《上征赋》:“访故 宋 之殿闕兮,宜黍稷之离离。”参见“ 黍离麦秀 ”。 谷贱伤农粮价过低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 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新五代史·冯道传》 赈济用财物救济 赈济灾民 向隅面对着角落,比喻孤立、孤独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 公私公方和私方 公私一体,没有分别 公私分明 有间(1) 片刻,有一会儿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2) 疾病稍稍减轻 (3) 感情、关系出现隔阂 知足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知足常乐 惟其表示因果关系,和“正因为”近似 惟其他还幼小,所以要多帮助他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忧愁忧虑愁苦 忧愁满面 万虑(1).反复思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 (2).思绪万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数盃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三:“俯仰念物化,万虑此俱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