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秦中吟十首。伤友(又云伤苦节士。一作胶漆契)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原文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诗词问答问:《秦中吟十首。伤友(又云伤苦节士。一作胶漆契)》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参考注释陋巷狭窄的街巷 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戴叔伦《送张南史》 穷街陋巷 孤寒(1).出身低微。《晋书·陈頵传》:“ 頵 以孤寒,数有奏议,朝士多恶之,出除 譙郡 太守。” 宋 欧阳修 《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其间虽容时有滥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获进。”《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若是举孝廉时,不知多少分上钻刺,依旧是富贵子弟钻去了。孤寒的便有 曾参 之孝, 伯夷 之廉,休想扬名显姓。”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 李太尉 德裕 颇为寒畯开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 李崖州 。’”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孤寒之中,独无可任大事者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合肥 龚尚书 ,怜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内文流,延致门下,每岁暮各赠炭资。” (3).家境贫寒无依。《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殿前太尉是 阳和王 ,见了这词,好伤感:原来 刘两府 直恁孤寒。” 元 关汉卿 《五侯宴》楔子:“则俺这孤寒子母谁偢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爱时,也不能彀就完姻事。” (4).孤立;孤单。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康节 曰:‘臣自布衣叨冒至此,有陛下为知己,安得谓之孤寒,陛下今日便是孤寒也。’上惊而问其故, 康节 曰:‘内自左右近习,外至公卿大臣,无一人忠於陛下者,陛下不自谓孤寒,而反谓臣为孤寒,臣所未喻也。’” 宋 杨万里 《东园探桃李》诗:“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出门(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恓恓惶惶不安;凄凉。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圣人恓恓忧世,凤皇、騏驎亦宜率教。” 唐 白居易 《伤友》诗:“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宋 梅尧臣 《勉致仕李秘监》诗:“禄仕四十年,内乏釜钟粟;归来託四隣,恓恓无片屋。” 志气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人小志气大 颜色(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同门友同师受业之友,犹今之学友。《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唐 李颀 《东京寄万楚》诗:“在昔同门友,如今出处非。”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陆孟昭 ﹞尝有同门友某人者,家贫无依,行乞於市。” 通籍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通籍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金闺(1).指 金马门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閤疏》:“ 金闺 云路,从兹自远。” 钱振伦 注引 李善 《江淹<别赋>》注:“ 金闺 , 金马门 也。” 宋 苏轼 《秧马歌》:“锦韉公子朝 金闺 ,笑我一生蹋牛犂,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杨叔玉 《赠答彦文相过之什》诗:“ 金闺 满鵷鷺,什伯自为偶。”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多少 金闺 榜墨新,科名埋没声华冷。” (2).闺阁的美称。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养亲辞归》:“公主金闺质自超,重文章慨赐英豪。”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邑中金闺之艷,幽谷之姝,徧数止某某三人。” 胶漆契犹言胶漆交。 唐 白居易 《伤友》诗:“曩者胶漆契,邇来云雨暌。”参见“ 胶漆交 ”。 迩来最近以来 云雨(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轩骑车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田子方 从 齐 之 魏 ,望 翟黄 乘轩骑驾出。”旧注:“既乘轩车,又有轻骑。”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轩骑久已诀,亲爱不留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语终兴尽各分散,东西轩骑纷逶迤。” 五门(1).古代宫廷设有五门,自外而内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周礼·天官·阍人》“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路门一曰毕门。’ 玄 谓雉门,三门也。” 孙诒让 正义:“《玉海·宫室》引《三礼义宗》云:‘天 * 门有五,法五行,曰皋门、曰库门、曰雉门、曰应门、曰路门。’按, 崔 以五门雉门在库门内,则依 后郑 説。” 崔 ,《三礼义宗》著者 崔灵恩 。 (2).泛指宫城之门。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3).借指京城。 唐 李商隐 《细雨》诗:“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4).佛教语。坐禅所用的五大“对治法门”,《五门禅精要用法》:“坐禪之要法有五门。一者安般,二不浄,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 三日(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凄凄(1) 形容寒凉 风雨凄凄。——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形容悲伤凄凉 凄凄不似向前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蹇驴(1).跛蹇驽弱的驴子。《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王逸 注:“蹇,跛也。”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阿英散文选>序)》:“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缇骑的追逐,星夜的逃亡,滂沱的大雨,泥泞的田埂,蹇驴、小舟、荒鸡、村犬。” (2).比喻驽钝的人。《楚辞·王褒<九怀·株昭>》:“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王逸 注:“駑钝之徒,为辅翼也。”《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被杀﹞鸿臚少卿 阳休之 私谓人曰:‘将涉千里,杀騏驥而策蹇驴,可悲之甚。’” 避路(1).避退让路。《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略 弃官入海,恶虫猛兽悉避路。” 清 杨潮观 《新丰店马周独酌》:“肥马当风,蹇驴避路。” (2).旧时礼节。遇尊长于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魏书·元子思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旧唐书·王世充传》:“或轻骑游歷街衢,亦不清道,百姓但避路而已。”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此正教人避路逊畔之意。” (3).退让;让步。 宋 王十朋 《读苏文》:“至论其文之工,才之美,是宜 韩公 欲推逊 子厚 , 欧阳子 欲避路放 子瞻 出一头地也。” 宋 张纲 《江城子·和吕丞送进士赴省》词:“直下青冥休避路,九万里,看摶风。” (4).犹择路。《水浒传》第三回:“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马当山名。在 江西省 彭泽县 东北,北临 长江 。山形似马,故名。相传 唐 王勃 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 南昌 。 唐 陆龟蒙 《马当山铭》:“言天下之险者,在山曰 太行 ,在水曰 吕梁 ,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 马当 。” 明 单本 《蕉帕记·揭果》:“湖波滉瀁,与恩波一样汪洋。正思天目一瓣香,底事仙风助 马当 。” 清 方文 《马当山》诗:“ 马当山 至 滕王阁 ,六六江程一信风。” 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相识(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道上途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车骑 在 安西 艰中, 林道人 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 黄济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第十章:“ 文强 继续道:‘ 林氏 夫人在道上碰上一个农民,她给了他金子,农民用毛驴把她送到 葫芦岛 林伟涛 那里。’” 沙堤(1).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絶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唐 白居易 《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緑槐阴下铺沙堤。昨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后用为典实。指枢臣所行之路。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2).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元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曲:“沙隄缆船,樵夫问讯,溪友留连。” 昔年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洛阳社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既乏 瑯琊 政,方憩洛阳社。”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一罢直城酌,还归洛阳社。” 贱相令人鄙薄的言谈举止。 宋 王直方 《直方诗话·少游和参寥诗》:“ 参寥 言旧有一诗寄 少游 。 少游 和云:‘…… 平康 何处是?十里带垂杨。’ 孙莘老 读诗至末句,云:‘这小子又贱相发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我大贱相,茶非 惠泉 水,不可沾脣;饭非四糙冬舂米,不可入口。” 许地山 《萤灯》:“看你这样贱相,配做菜给公主尝吗?” 提携(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携 (4) 携手;合作 我已命 * 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5) 指代小孩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长安道汉 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 长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陈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韦应物 、 白居易 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 对面(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云泥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 唐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 ,始叹云泥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两三行字。写的是:屡访未晤,为悵!僕事,谅均洞鉴……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云泥两隐。”云泥两隐,指把受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都隐去不具。 近日近来;刚过去的数日内 近日士大夫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惨凄见“ 惨悽 ”。 亦作“ 惨凄 ”。悲惨凄凉。《楚辞·九辩》:“心閔怜之惨悽兮,愿一见而有明。”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是故怀慼者闻之,则莫不憯懍惨悽,愀愴伤心。” 宋 林逋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诗:“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爹何处未归,嘆家贫教娘惨凄。” 老舍 《月牙儿》二:“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 死生(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不变(1) 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使 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