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夜读子肃诗再用前韵
朝代 宋代
作者 赵蕃
释义

夜读子肃诗再用前韵原文

栖鸦既投林,萧然野人居。
独立茅檐下,依依月生裾。
涉春抱烦痾,兹夕稍自舒。
育公寄来诗,何啻超黄初。
正声久欲绝,作者徒纷如。
得公振颓波,如汉有二疏。
拟欲蹑其迹,荒棘废垦鉏。
譬由治田人,必待三年畲。
敢矜一日功,草草同猎渔。
穷通固定分,往者悲接舆。
百年等梦间,寿夭谁赢余。
如何彼虞翻,惋叹辄著书。
人生贵适意,安步可当车。
兹道傥与闻,他焉从破除。

诗词问答

问:夜读子肃诗再用前韵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夜读子肃诗再用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栖鸦

唐 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多作谦辞。 宋 陆游 《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词:“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参见“ 涂鸦 ”。

投林

谓鸟兽入林。借喻栖身或归隐。《晋书·文苑传·李充》:“穷猨投林,岂暇择木!” 唐 杜甫 《独坐》诗:“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浄。”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茅檐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月生

生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杜子中 与 闻俊卿 同年,又是 闻俊卿 月生大些。”《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便眉花眼笑的盘问他姓名、里居、年纪、月生,要送他回去。”

烦痾

见“ 烦疴 ”。

何啻

亦作“ 何翅 ”。犹何止,岂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叶适 《<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 巾山 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 乾隆 时,何啻十倍!”

黄初

见“ 黄初体 ”。

正声

(1).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 章炳麟 《辨诗》:“ 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 文帝 尚云‘无復正声,不祥之大’。”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

(3).正风。雅正的诗篇。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一十五卷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欲绝

感情极其强烈的,感情非常激动的

悲痛欲绝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颓波

(1).向下流的水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若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芎杨子赴留都》诗:“頽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余不识 许中丞 ,即此一事,真頽波中砥柱也。”

(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 唐 李白 《上留田》诗:“高风缅邈,頽波激清。” 宋 陈亮 《<高士传>序》:“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可以为高矣。” 高旭 《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岂真词笔挽頽波?侠骨行看渐折磨。”

二疏

亦作“ 二疎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譬由

譬犹,譬如。《淮南子·齐俗训》:“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瑟也。”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譬由疾疢弥年,而欲一丸销之,其可得乎?”

治田

(1).古人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员。治,通“ 司 ”。《荀子·王制》:“相高下,视肥墝,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脩,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二》:“治田即司田。”

(2).种田。《汉书·食货志上》:“治田勤谨则畮益三升,不谨则损亦如之。”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草草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

猎渔

犹渔猎。比喻泛览博涉(书卷)。 清 吴暻 《奉和座主东海公山居》:“闭门碧草闲秋色,独把遗编恣猎渔。”

穷通

(1).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吕氏春秋·高义》:“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閼纷纶,莫知其辨。”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

(2).谓干涸与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川渠 又东北合 滱水 ,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

(3).谓阻隔与通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

定分

(1).确定名分。《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无二。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可见定分是这一派的重要主张, 慎到 与 彭蒙 为一类是很有根据的。”

(2).固定的名分。《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吾於 恪 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四游记·铁拐大怒洞宾》:“天下有大数,岂得妄为!华夷有定分,何得相犯!”

(3). * 谓人事均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称为“定分”。 晋 欧阳建 《临终诗》:“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观。穷达有定分,慷慨復何难!”《宋书·顾顗之传》:“ 顗之 常谓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鸟生八九子》:“言寿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叹前后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粤 东诸生 谢启祚 ,年九十八,犹入秋闈。以年例当早邀恩赐,大吏每列其名,輒力却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頽,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

往者

(1).过去的事。《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墨子·鲁问》:“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唐 韩愈 《复志赋》:“往者不可復兮,冀来今之可望。”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九世之深仇未復,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不諫,来者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

(2).过去,从前。《史记·秦本纪》:“ 秦 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 晋 復彊,夺 秦 河西 地。”《汉书·刘向传》:“往者众臣见异,不务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往者 羌 虏背叛,始自 凉 并 。”

(3).去的人,离开的人。《国语·越语上》:“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庄子·山木》:“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4).死者。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往者不能讼当否,生者不得论曲直。”

接舆

春秋 楚 隐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隐士。《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舆 避世。”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餘落日,墟里上孤烟。復值 接舆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陆羽 ﹞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归,故时谓之‘今接舆’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下》:“道与 尧 舜 俱智,与 接舆 俱狂,与 桀 紂 俱灭,与 汤 武 俱昌。”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寿夭

(1).长命与夭折。《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楚辞·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唐 黄滔 《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 明 沉采 《千金记·讹传》:“听伤悲可怜恩情已断,人生寿夭天之限,劝不须泪涟。”《红楼梦》第九八回:“ 林姑娘 是老太太最疼的,但只寿夭有定,如今已经死了。”

(2).寿命短促。《楚辞·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王逸 注:“寿命夭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

(3).谓寿限。 清 恽敬 《说仙上》:“有朝夕为寿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为寿夭者,蝉是也。”

赢余

收支相抵后的财物;多余;剩余。亦作“盈余”

预算赢余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惋叹

悲叹

痛惜惋叹终无补

著书

撰写著作。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适意

(1) 舒适

房子宽敞明亮,住得很适意

(2) 适合心意

他为这种适意的幻想所包围,觉得其中的乐趣在招引他。——《堂吉诃德》

安步

缓步徐行。《史记·淮阴侯列传》:“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马之安步。” 宋 苏轼 《乞赐度牒修庙宇状》:“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廡,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慄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宝象黄金络,白马紫丝繮。橐橐安步靴,林林耸肩鎗。”参见“ 安步当车 ”。

与闻

参与并知道

破除

除去,消除;败坏;摧残;花费,用尽

破除情面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