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历史词典解释
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9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是国家和群众的政治活动场所。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高大的廊柱,40多米高的巨大屋体,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立面,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门顶上镶嵌着国徽。迎面有12根25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进门便是典雅朴素的中央大厅。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场。大会场北翼是有5000个席位的大型宴会厅,南翼是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富于地方特色的、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的厅室。大会堂经常接待外宾并举办各种大型宴会。
人民大会堂
词语分解:
- 人民的解释 1 2 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人民出城者数万计。——广州军务记3 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区别于少数有特权者4 人类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 会堂的解释 1 2 一般指大而宏伟的公共或会议场所方内尔会堂人民大会堂3 属于兄弟会或商会、工会的房屋或该社团用作集会、社交中心或总部的场所匈牙利会堂4 ∶犹太人进行宗教活动、举行集会和学习的场所
历史地名推荐:小苴街
集镇名。在云南省姚安县西南部。属弥兴乡。人口630。小苴,原为小代苴,彝语,意为“小坝子”。为交通要道,较早即成自然集市,因而得名小苴街。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等。广大铁路过境,设有小苴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