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民大会堂 |
释义 | 人民大会堂历史地名 人民大会堂历史词典解释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9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是国家和群众的政治活动场所。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高大的廊柱,40多米高的巨大屋体,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立面,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门顶上镶嵌着国徽。迎面有12根25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进门便是典雅朴素的中央大厅。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场。大会场北翼是有5000个席位的大型宴会厅,南翼是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富于地方特色的、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的厅室。大会堂经常接待外宾并举办各种大型宴会。 人民大会堂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小苴街集镇名。在云南省姚安县西南部。属弥兴乡。人口630。小苴,原为小代苴,彝语,意为“小坝子”。为交通要道,较早即成自然集市,因而得名小苴街。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等。广大铁路过境,设有小苴站。小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