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江阳竹枝二首(今泸州)·其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王士祯 |
释义 | 原文妾如江心黄龙堆,江枯石烂长崔嵬。 郎如治平寺中塔,戎州西望忽飞来。 诗词问答问:《江阳竹枝二首(今泸州)·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注释1. 押灰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七 2. 今泸州 参考注释江心江中央。对江边而言。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词:“宿鷺眠鸥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日正午,暴风起,须臾,雷电冥晦,有白鱼自江心跃起,变为蛟形,腾空而去。”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七章五:“船在江心离岸很远,只听江水冲击着船舷哗哗响。” 龙堆(1). 白龙堆 的略称。古 西域 沙丘名。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龙堆 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 汉 家不为也。” 李轨 注:“ 白龙堆 也。”《周书·异域传序》:“是知鴈海 龙堆 ,天所以絶夷夏也;炎方朔漠,地所以限内外也。”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四:“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 龙堆 月照营。”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 龙堆 。”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为语将军休逸乐, 龙堆 千里尚胡尘。”参见“ 白龙堆 ”。 (2).即 金沙洲 。 洞庭湖 中洲名。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 蛟室 拥 青草 , 龙堆 隐 白沙 。” 仇兆鳌 注:“《一统志》: 金沙洲 在 洞庭湖 中,一名 龙堆 ,延袤数里。” 元 傅若金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诗:“ 洞庭 秋气满 龙堆 ,为客偏惊节序推。” (3).喻指长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筑起龙堆,柳夹两湖之岸;驾成鸿影,桃敷百尺之桥。” 崔嵬(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治平(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