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锦屏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林景熙 |
释义 | 锦屏山原文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直是神气积,宛若屏障开。 苍翠接重壤,上与浮云齐。 幽花被晴壁,古树欹层崖。 下有张夫子,读书事幽栖。 于今几百岁,衣冠世多才。 伟哉据名胜,林泉足徘徊。 兹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风袭轻裾,好鸟鸣喈喈。 勇往遽忘疲,穷深陟崔嵬。 极目万里外,顿觉群山低。 长啸倚苍松,畅然舒我怀。 诗词问答问:锦屏山的作者是谁?答:林景熙 参考注释锦障亦作“ 锦鄣 ”。锦步障。 唐 王勃 《春思赋》:“锦障縈山,罗幃照野。” 宋 宋祁 《送郭太保知相州》诗:“黼帐三云清晓别,锦鄣千骑上头迎。”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春天,堤上花如锦障。”参见“ 锦步障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秀出美好特出。《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风流秀出,臣不如 恭 ,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唐 白居易 《代书》:“今其读书属文结草庐於巖谷间者,犹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 彭城 人 刘軻 。”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 金华 秀出向东南,远胜 阳明 与 勾曲 。” 神气(1) 神情;神态 带着一副习惯于简短会谈的人的神气正襟危坐着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聊斋志异·促织》 (2) 有精神,有气魄 他走起路来很神气 (3) 骄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 神气十足 宛若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屏障(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苍翠嫩绿的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重壤地下,泉下。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驤。” 李善 注:“重壤,谓地也。泉壤称九,故曰重也。” 吕向 注:“重壤,厚地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譬若埋尺璧於重壤之下,封文锦於沓匱之中。终无交易之富,孰赏堙翳之珍哉!”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九原非舍,天阴雨湿声啾啾;重壤无家,草短日寒云漠漠。” 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花被(1) 花萼与花冠,起保护花蕊及引诱昆虫的用途 (2) 带有各种花色的棉被 花被窝儿 夫子(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读书(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幽栖(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絶。” 宋 范仲淹 《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 (2).隐居。《宋书·隐逸传·宗炳》:“ 南阳 宗炳 、 雁门 周续之 ,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 唐 白居易 《与僧智如夜话》诗:“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确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栖之所。” 于今(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百岁(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冠世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云卿 ,文章冠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姐姐是倾城色, 张生 是冠世儒。”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二四:“此 班固 所谓晓古今语者,必冠世大师,如 伏生 、 欧阳生 、 夏侯生 、 孔安国 庶几当之。” 多才具有多种多样技术、学问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名胜以古迹或风景著名的地方:山水名胜|名胜古迹。林泉(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休暇(1).休假。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宋 欧阳修 《李秀才东园亭记》:“虽丰居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以为岁时休暇之嬉。” (2).闲暇。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盖先生生而好古而穷不见用於世,则益专其心於远稽遐览,终身乐之无休暇。” 杖屦(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攀跻亦作“ 攀隮 ”。犹攀登。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休动磊落,业在攀躋,失在疏越。”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唯当清宵梦,髣髴愿攀躋。” 宋 陆游 《宿上清宫》诗:“盘蔬采掇多灵药,阁道攀隮出半空。”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余读相国之诗,雄健峭削,如长松千寻,孤峯万仞,而不可攀躋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自平原以至山巔,必经山麓之攀躋乃能登焉。” 和风(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喈喈(1) 和洽 钟鼓喈喈。——《诗·小雅·钟鼓》 (2) 禽鸟鸣声 (3) 形容钟声、铃声等 勇往奋勇前进。 宋 杨万里 《观水叹》诗之二:“回风打别港,勇往遮不住。”《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或火其祠,或沉其像,勇往不顾,以是人亦以胆气许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 穷深(1).极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傅严 东北十餘里,即 巔軨坡 也……有东西絶涧,左右幽空穷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入穴经五六日方还,又不测穷深。” (2).谓深入偏僻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故圣人作为舟檝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崔嵬(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万里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顿觉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群山(1) 山连山 群山环抱 (2) 必须飞越的山脉或山峰——主要用于航空学 飞越从智利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群山 长啸(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畅然(1).欢快的样子。《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陆德明 释文:“畅然,喜悦貌。” 明 文徵明 《对酒》诗:“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2).形容气势旺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牧竖》:“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 清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而其为之数百十篇,沛然畅然,精光炤人间,不可磨灭,则自 韩 、 柳 、 欧 、 曾 、 王 、 苏 外,终莫得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