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庚子荐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戴复古 |
释义 | 庚子荐饥原文杵臼成虚设,蛛丝网釜鬵。啼饥食草木,啸聚斫山林。 人语无生意,鸟啼空好音。 休言谷价贵,菜亦贵如金。 诗词问答问:庚子荐饥的作者是谁?答:戴复古 参考注释杵臼(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 (2).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唐 张籍 《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 泸沽湖 底,从 狮子山 肚子里滚来。” (3).指 春秋 晋 人 公孙 杵臼 。 晋景公 佞臣 屠岸贾 残杀世卿 赵氏 全家,灭其族,复大索 赵氏 遗腹孤儿。 赵氏 门客 公孙杵臼 舍出生命保全了 赵氏 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明 何景明 《下宫行》:“千金诈卖 赵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 (4).借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 杵臼 否?” 虚设机构职位等虽然存在,实际上不起作用, 这个职位等于虚设 该机构形同虚设 丝网(1).丝织的网。亦指棉、纱、麻等制成的网。《旧唐书·舆服志》:“金根车,朱质,紫油通幰,油画络带,朱丝网,常行则供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罘罳》:“罘罳云者,刻鏤物象,著之板上……至其不用合板鏤刻,而结网代之,以蒙冒户牖,使虫雀不得穿入,则别名丝网。” (2).指鱼网。 元 萨都剌 《蒲萄酒美鲥鱼味肥蒲萄歌》:“柳花吹尽春江涨,雪花鰣鱼出丝网。” (3).指细密如丝的网状物。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丝网张空际,珠绳续瓦沟。”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明月湾》:“柳弱下丝网,藤深垂花鬘。” 釜鬵釜和鬵。皆古代炊具。《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韩非子·备内》:“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閒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虎豹卷韜略,鲸鯢投釜鬵。” 明 方孝孺 《石镜精舍记》:“邑士 童君 伯礼 既以礼葬其父於舍南之 石镜山 ,与三弟谋合貲产共釜鬵以食。” 饥食充飢之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寒衣及飢食,在纺绩耕耘。”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啸聚互相招呼着聚集在一起 每弋猎,即相啸聚。——《新唐书·室韦传》 啸聚山林 山林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生意(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好音(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