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磊落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丘葵 |
释义 | 磊落原文磊落襟怀人不知,回头堪叹亦堪悲。杯残炙冷穷工部,齿豁头童老退。 十事有九不如意,百年逾八欲何为。 早知人世暗如漆,只合灶间食蛤蜊。 诗词问答问:磊落的作者是谁?答:丘葵 参考注释磊落(1) 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怀人(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工部古代官署名。 汉 代有民曹, 魏 晋 有左民、起部, 隋 唐 因 北周 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清 末改为农工商部。 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 宋 陈师道 《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宋 陈与义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诗:“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宋 陆游 《示儿》诗:“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十事(1).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四十二章经》:“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2).特指“十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 吠舍釐城 懈怠苾芻,谬于戒律,有十事出,违十力教。”参见“ 十善 ”、“ 十恶 ”。 不如意(1).不符合心意。语出《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 宋 陆游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诗之二:“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 渭桥 。” (2).指不符合心意的事情。《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3).死的讳称。《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二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詔。”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早知对未来事件能超常预知的现象 人世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只合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 灶间厨房。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序:“ 青阳 尚书( 王宗诚 )有女公子与内子友善,貽内子 漳 兰一盆……俄女公子仙去,兰亦死,弃盆灶间三年矣。” 食蛤蜊亦作“ 食蛤梨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