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望远行
朝代 元代
作者 刘处玄
释义

望远行原文

令子根苗裔,云水爱行步。
顿觉了,希夷微妙明千古。
去尘寰历遍,香来都无伴侣。
世人爱不爱,高真许。
达道完性命,永免轮回苦。
隐福地,松峰霞洞自在处。
待养就、金铅玉汞,真无浊虑。
六铢挂,始应过,三

诗词问答

问:望远行的作者是谁?答:刘处玄
问:望远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望远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处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处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令子

犹言佳儿,贤郎。多用于称美他人之子。《南史·任昉传》:“﹝ 任昉 ﹞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献上杜七兄仆射》诗:“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徵君为同知 张君 令子,论世知大体,因书其大要而归之。”

根苗

(1) 植物的根和最初破土长出的部分

(2) 事物的根源、由来

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

(3) 指传宗接代的子孙

他可是李家唯一的后代根苗,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云水

(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行步

走动

行步如常。——清· 方苞《狱中杂记》

顿觉

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希夷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微妙

(1) 深奥玄妙

微妙的处境

(2)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

其中涉及很微妙的法律问题

(3) 必须细心掌握,否则随时都可能出差错的

微妙的乐趣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尘寰

人世间

自此尘寰音信断

都无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伴侣

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亦指夫妻

最后终于找到了她合适的伴侣

时间既是生命的敌人同时也是生命的伴侣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高真

(1).道教的教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 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金函祕宝籙,奉之如高真。”

(2).得道成仙的人。 前蜀 杜光庭 《贾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词》:“瑶宫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雾。高真之所栖息,上圣之所宴游。”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 航 问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 云翘夫人 , 刘纲 天师之妻,已是高真,为 玉皇 女史。”

达道

(1).公认的准则。《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达道之行,实惟交友。” 宋 契嵩 《<坛经>赞》:“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2).明白、彻悟道理。《淮南子·氾论训》:“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远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 陶潜 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元 杨载 《赠胡汲古》诗:“先生唯达道,久矣乐山林。”

(3).实现理想或主张。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宋 苏轼 《赐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卿三居諫省,皆以直闻,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元 阎复 《追封伯夷叔齐制》:“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諫伐以严君臣之分,可谓行义以达道,杀身以成仁者也。”

(4).犹得道。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挝钞,和这古庙里泥神也爱钱,怎能勾达道昇仙。”

(5).博通各种学问。《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王烈 者,字 彦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 烈 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6).犹沟通。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又谓古人祭用香烛,所以达道阴阳,以接神明。”

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轮回

佛家认为世间众生,莫不辗转生死于六道之中,生死像轮子旋转的过程

福地

(1)

(2) 幸福安乐的处所

(3) 指神仙的住地

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养就

培植成功。 宋 陆游 《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词:“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真无

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唐 王昌龄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六铢

(1).四分之一两。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南史·张畅传》:“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 魏 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懣,细刮取六銖,以酒服之。”

(2).古钱币名。详“ 六銖钱 ”。

(3).指六铢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岑文本 ﹞又问曰:‘比闻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异?’﹝ 上清童子 ﹞对曰:‘尤细者则五銖也。’” 宋 叶适 《和李参政》:“传观弓力异常钧,衣我六銖羞问。” 金 元好问 《隐秀君山水为范庭玉赋》诗:“万壑风烟入座寒,六銖仙帔想驂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廿四桥边载野航,六銖縹緲浣红妆。”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