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辋川集二十首临湖亭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裴迪 |
释义 | 辋川集二十首临湖亭原文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 诗词问答问:辋川集二十首临湖亭的作者是谁?答:裴迪 全唐诗:卷129_22 参考注释滉漾(1).形容广阔无涯。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望 洪池 之滉瀁,遂降集乎轻舟。” (2).荡漾。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或滉漾於渊澄,或雰霏而云浮。”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侍母进香 天竺 ,夜感 大士 现身示兆,指池中七星横斜,双月滉漾。谓之曰:‘此汝一对佳儿佳妇也。’” (3).指浮动的水。 宋 梅尧臣 《碧澜堂》诗:“虚云临滉漾,桥势对隆穹。” (4).闪动;摇动。 唐 白居易 《昆明春水满》诗:“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 南山 青滉漾。” 宋 陆游 《己巳正月十八九间雪复大作不止》诗:“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蹣跚。” 月正正月。《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文祖。” 孔 传:“月正,正月。” 孔颖达 疏:“正训长也,月正言月之最长,正月长於诸月,月正还是正月也。” 谓皓月正当中天。 唐 周贺 《宿李枢书斋》诗:“夜凉书读遍,月正户全开。” 裴回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谷口(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 寒门 也。” (3).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秦 时于此置 云阳县 。《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 谷口 。’” 鲍彪 注:“在 云阳 。” 西汉 末年,高士 郑朴 (字 子真 )曾隐居于此。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 谷口 郑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录》:“ 谷口 在 云阳县 西四十里, 郑子真 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 《得邳大用书复寄》诗:“ 谷口 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 谷口 ,惊弓君莫问壶头。” 风传辗转流传,也指传闻,道听途说 风传未必可信 入户(1) 到别人家里去 (2) 为定居某地登记户口 他到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