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涿州行宫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涿州行宫作原文向例灯宵烟火陈,今番过节不教频。 岂诚官费非民费,可识还淳在尚淳。 昼静诗书堪枕葄,年深松柏益精神。 旧新诗句难偻指,何必多惭杜甫嗔。 诗词问答问:涿州行宫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 2. 向年南巡启跸在上元前地方官每于近顿预备烟火今岁节后启銮因传谕直 参考注释向例以往的规则;惯例 飞云向例的脾气,一看见女人就把什么都忘了。——《彭公案》 灯宵犹灯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奈何往来之人应接不暇,便约在灯宵相会。” 余怀 《板桥杂记》附录 明 沉周 《盒子会辞》:“平乐灯宵闹如沸,灯火烘春笑声内。” 烟火(1) 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3) 烟花 教贲四叫花儿匠来,做几架烟火。——《 * 》 (4) 祭祖时点的香火,借指后嗣 (5) 指烽火 今番这次;此次;这回 过节在节日里进行庆祝活动;度过节日 过节后我们将投入新的训练 官费旧指由政府出钱 官费出洋 还淳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南齐书·明帝纪》:“永览玄风,兢言集愧,思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诗书(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枕葄犹枕藉。引申谓沉迷。 清 王韬 《<幽梦影>序》:“惟知枕葄简编,沉酣典籍。” 松柏(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诗句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偻指屈指而数;屈指。《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杜甫(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