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代人(原缺,据目录补)进南郊礼成(四库本有诗字(并序))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沈遘 |
释义 | 原文宋德承天序,郊丘必以时。 先期发明诏,戒日具多仪。 閟馆严真祖,清宫谨大祠。 孝思追祖考,禋祀致神祇。 三圣同升侑,群灵罔弗祗。 声文更旧律,鼎鬲列亲规。 礼乐荣观洽,云雷庆泽施。 欢声充有截,盛事极无遗。 皇祚千龄永,成能万世宜。 臣心奚以答,歌颂一毫釐。 诗词问答问:《代人(原缺,据目录补)进南郊礼成(四库本有诗字(并序))》的作者是谁?答:沈遘 注释1. 五言排律 押支韵 2. 原缺,据目录补 参考注释承天(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2). 唐 代乐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无,四承天舞……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宫城南中门叫 承天门 。《旧唐书·睿宗纪》:“兵部尚书 郭元振 从上御 承天门 楼,大赦天下。” 郊丘古天子郊祭天地于圆丘。亦指祭天。《南史·何尚之传》:“南郊祠五帝 灵威仰 之类,圆丘祠 * 大帝、北极大星是也。往代合之郊丘,先儒之巨失。” 唐 元稹 《卢均等三人授通事舍人制》:“今郊丘有日,事务方殷,尔等各茂声光,副朕兹选。” 宋 沉遘 《代进南郊礼成》诗:“ 宋 德承天序,郊丘必以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堂子妖神,非郊丘之教;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 清 书国语,非 斯 邈 之文。” 以时(1).按一定的时间。《管子·幼官》:“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獭祭鱼,然后修泽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史记·孝文本纪》:“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餘,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 (2).及时,即时。《汉书·匡衡传》:“ 衡 、 谭 ( 甄谭 )居大臣位,知 显 ( 石显 )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 王廷凑 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 宋 兴, 乾德 之初,天子哀岁不登,而仓吏不以时出与民,於是著发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先期(1) 在预定的某个日期以前 代表团的部分团员已先期到达 (2) 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规定的日数 明诏(1).英明的诏示。《史记·苏秦列传》:“臣请令 山 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詔。”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如赐裁定,使臣获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纪》篇末,以为国史书首,以称明詔万分之一,臣不胜大愿。” 刘半农 《欧洲花园》:“但汝既思归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终有归期耳。汝其静俟上帝之明詔。” (2).公开宣示。 清 龚自珍 《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戒日语本《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后以“戒日”指卜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錡边报》:“ 高宗 得 刘錡 奏,逆 亮 将戒日渡 江 。上以为忧。” 清宫(1).洒扫房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将説 楚王 ,路过 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清理宫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检查起居宫室,使其清静安全,以防发生意外。《史记·孝文本纪》:“乃使太僕 婴 与 东牟侯 兴居 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 代邸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遗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司马贞 索隐引《汉仪》:“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扫室涂椒,清宫候輦。” (3).清凉的宫室。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4).指清越的宫调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 孝思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毛 传:“则其先人也。” 郑玄 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子孙以顺祖考为孝。”《魏书·孝感传·赵琰》:“年餘耳顺,而孝思弥篤。”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筵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只你一点孝思,就是天地也感格的动了。” 祖考(1) 已故的祖父 (2) 祖先 禋祀(1).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玄 注:“禋之言烟。 周 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孙诒让 正义:“窃以意求之,禋祀者盖以升烟为义,实柴者盖以实牲体为义,槱燎者盖以焚燎为义。礼各不同,而礼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则一。”《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温豫为纷,黼绣周张,至神至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固禋祀之殊礼,名号之秘祝,祀天之壮观矣。” (2).泛指祭祀。《左传·桓公六年》:“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杜预 注:“禋,絜敬也。” 孔颖达 疏:“《释詁》云:‘禋,敬也。’故以禋为絜敬。”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禋祀所禳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世世子姓,秩然昭穆,一堂禋祀,千叶配享。” 神祇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三圣(1).三个圣人。指 尧 、 舜 、 禹 。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 , 舜 继 尧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汤 法三圣。” 颜师古 注:“三圣,谓 尧 舜 禹 也。” (2).三个圣人。指 夏禹 、 周公 、 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注:“三圣, 禹 、 周公 、 孔子 也。” (3).三个圣人。指 伏羲 、 文王 、 孔子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 伏羲 、 文王 、 孔子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三:“ 伏羲 画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辞,爻辞, 孔子 作十翼……歷数三圣。” (4).三个圣人。指 文王 、 武王 、 周公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颜师古 注:“三圣谓 文王 、 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 周室 何隆,一门三圣。” 黄节 注:“一门三圣,谓 文 、 武 、 周公 也。” 同升谓与己一同升迁。《论语·宪问》:“ 公叔文子 之臣大夫 僎 与 文子 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大夫 僎 本 文子 家臣,荐之使与己并为大夫,同升在公朝。”《后汉书·吴良传》:“臣 苍 荣宠絶矣,忧责深大,私慕 公叔 同升之义,惧於 臧文 窃位之罪,敢秉愚瞽,犯冒严禁。”《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逊 ﹞又谓 诸葛恪 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 群灵众神。《晋书·乐志上》:“众神感,羣灵仪。”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至澹以应羣灵,至冲虚以应兆人。” 声文(1).泛指音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2).特指曲谱及词。 宋 姜夔 《<铙歌鼓吹曲>序》:“迺 政和 七年,臣工以请上詔製用,中更否扰,声文罔传。” 鼎鬲鼎与鬲。泛指煮器。 唐 陆龟蒙 《食鱼》诗:“ 江 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元 吾丘衍 《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荣观(1).荣盛的景象。《旧唐书·德宗纪上》:“命宰臣诸将送 晟 ( 李晟 )入新赐第,教坊乐, 京兆府 供帐食饌,鼓吹导从,京城以为荣观。” 宋 司马光 《论上元游幸札子》:“臣等窃惟上元观灯,本非典礼,正以时和年丰,欲与百姓同乐,为太平之荣观而已。”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然祇以为太平之荣观,而当时所谓师弟子者不在也。” (2).荣幸地观赏。 汉 祢衡 《<鹦鹉赋>序》:“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3).犹荣名,荣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立名者,脩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宋书·王敬弘传》:“臣抱疾东荒,志絶荣观,不悟圣恩,猥復加宠。” 谓宫阙。《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河上公 注:“荣观,谓宫闕。”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一:“与君无復论荣观,燕处超然意有餘。” 云雷(1).云和雷。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苏轼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一日,场内晒了许多麦,倐然云雷大作起来。” (2).指云纹和雷纹。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罇刻画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明 李东阳 《台寺夏日》诗:“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徒取云雷傅,汝败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道钟《屯》《剥》,世属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圣人创经纶之业,起草昧之时,云雷方兴,《屯》难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词:“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邓广铭 笺注:“意谓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南史·张弘策乐蔼等传论》:“ 蔼 虽异帷幄之勋,亦讚云雷之业,其当官任事,宠秩不亦宜乎。”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廊庙佇徵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得意云雷捲勍敌,回头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诗:“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刘初棠 校注:“《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为雷,调声以就平仄。”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问 《鹳雀崖北龙潭》诗:“云雷皷飞浪,喷薄齐万弩。” 庆泽指皇帝的恩泽。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又念八州之内,九赋用殷,庆泽旁流,所宜霑贷。”《宋史·乐志十五》:“躬承寳训表钦崇,庆泽布寰中。”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国朝论囚,常以冬至前三日,而遇有庆泽,常免论决。” 欢声欢心地发出呼声 有截齐一貌;整齐貌。有,助词。《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韦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 郑玄 笺:“九州齐一截然。”又:“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截,整齐也。” 唐 白居易 《刑礼道策》:“方今华夷有截,内外无虞,人思休和。”后人割取《诗》句“有截”二字代称九州,天下。《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后服之徒,既承风而慕化,有截之内,皆蹈德而咏仁。”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出镇全蜀诗十八韵》:“无私天雨露,有截 舜 衣裳。” 盛事大事 亚特兰大市的第26届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界盛事 无遗一点不遗留 屠戮无遗 皇祚帝统;皇位。 晋 张华 《列文先生鲍玄泰诔》:“於鑠 列文 ,续蕤皇祚。”《北史·外戚传序》:“ 魏 道武 初, 贺訥 有部众之业,翼成皇祚,其餘或以劳勤,或缘恩泽。”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即位诏》:“宝业初建,皇祚维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安禄山 僭乱中原,是卿再安皇祚。” 千龄(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2).用作祝寿之语。《天雨花》第二十回:“当时同到书房去,千龄寿麵用完成。” 万世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歌颂(1) 歌咏、颂扬 歌颂好人好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松树的风格》 (2) 以歌曲或诵唱来颂扬或赞颂 歌颂劳模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