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宿慈氏院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耒 |
释义 | 宿慈氏院原文楼上鸣钟报五更,朦胧深殿佛灯明。更无幽梦随寒枕,听彻风松到晓声。 诗词问答问:宿慈氏院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参考注释楼上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鸣钟(1).敲钟。《后汉书·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2).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参见“ 鐘鸣鼎食 ”。 (1).击钟发声。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善诱宗学原,鸣鐘霽幽抱。” 宋 范成大 《玉堂寓值》诗:“上直马归催下钥,传更人唱促鸣鐘。”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夜半钟》:“ 六一居士 谓 继 此诗,句则佳矣,奈夜半非鸣鐘时。或云 姑苏寺 鐘,多鸣於半夜。” (2).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五更(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朦胧(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佛灯供于佛前的灯火。 宋 苏轼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之一:“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西游记》第十七回:“万籟声寧,千山鸟絶。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 清 龚自珍 《一痕沙·录言》词:“高阁佛灯青,替钞经。” 幽梦(1).忧愁之梦。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寻僧解幽梦,乞酒缓愁肠。” (2).隐约的梦境。 宋 张先 《木兰花》词:“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清 申涵光 《匡庐吟问李饶州志清》:“十载 匡庐 幽梦结, 西江 血满 鄱湖 热。” 晓声(1).指晓鼓之声。 唐 李贺 《官街鼓》诗:“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2).喻先导者的声音。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惟苓落既久,思想大荒,虽冀履前人之旧迹,亦不以猝得,故直近十七世纪中叶,人始诚闻夫晓声。” (3).懂得音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