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二月朔日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二月朔日作原文国章重祭神,大祭必躬亲。 致敬还清禁,对时届仲春。 敕几敢有忽,历久倍惟寅。 雪后生微冷,虞妨举趾人。 诗词问答问:二月朔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四 2. 常以春秋仲月行大祭礼 参考注释国章(1).国法。《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恣嚣毒於京辅之门,扬凶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国章何寄?” 唐 沉佺期 《被弹》诗:“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2).国之礼仪典章。《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 吕延济 注:“国章,国之礼仪也。”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国章荣印綬,公服贵貂蝉。” 重祭隆重的祭祀。《礼记·祭统》:“ 周公 既没, 成王 、 康王 追念 周公 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 鲁 ,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 孔颖达 疏:“‘外祭则郊社’者,诸侯常祭唯社稷以下, 鲁 之祭社与郊连文,则备用天子之礼也。‘内祭则大尝禘’者,祫祭在秋也,大尝禘祭在夏也。是大尝禘得用天子之礼,则升歌清庙及舞《大武》、《大夏》之属,皆用天子之礼,所以为大尝禘也。餘诸侯则不得大尝禘。” 再祭,重新祭祀。《天安门诗抄·要真正的马列主义》:“总理遗志我们继承,‘四个现代化’实现日,我们一定要设酒重祭。” 大祭古代重大祭祀之称。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周礼·天官·酒正》:“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 郑玄 注:“大祭,天地;中祭,宗庙;小祭,五祀。”《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 郑玄 注:“禘祫及大丧陈之,以 * 也。”《尔雅·释天》:“禘,大祭也。” 郭璞 注:“五年一大祭。” 躬亲亲自动手做 事必躬亲 致敬(1) 向人敬礼 举剑致敬 (2) 表示敬意 有各种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则用相互拥抱的方式 还清(1) 全部偿还 还清债务 (2) 付款或以付款来中止 收到钱还清他的大部分债款 对时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据他说,我的情形是很轻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个对时。” 叶紫 《行军掉队记》:“看形势,被害至多总还不到一个对时,大约是在昨天上午。” 仲春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历久经历很长的时期 历久不衰 后生(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举趾(1).举足;抬脚。《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朱熹 集传:“举趾,举足而耕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 卫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曷不一举趾,纵望渊与岑。” (2).指举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脣为天下之所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