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德生轩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德生轩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其义尝见乎羲经。 观麦今朝偶来憩,即事玩辞真怡情。 万物孰不具生意,就中五谷天地精。 苗而已秀秀将实,都赖以时雨与晴。 粒我蒸民德甚普,老安少怀非巧营。 一则望穫四犹远,夔夔敢懈祈西成。 诗词问答问:题德生轩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三 参考注释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大德(1) 大功德;大恩 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品德高尚 (3) 德行高尚的人 (4) 大节,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和其他价值准则办事 羲经《周易》的别称。相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王珪 《除富弼西京留守制》:“不处成功,专 老氏 荣名之畏;其旋元吉,安羲经履道之终。” 今朝(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即事(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玩辞玩味词义。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文献通考·经籍三》:“平时本诸践履,则观象玩辞,此义理也;一旦谋及卜筮,则观变玩占,亦此义理也。” 怡情怡悦心情。《南齐书·孝义传·杜栖》:“以父老归养,怡情壠亩。”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居布素之贱,擅贵游之权,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刘基 《述志赋》:“列玄泉以莹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严复 《救亡决论》:“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后物阜民康,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 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不具(1) 不一一详说(旧时书信结尾用词) 余容面叙,不具 (2) 散失不完备 旧籍散亡,典章不具 生意(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就中(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地精(1).《黄庭内景经·百穀》:“百穀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扣鐘鸣天皷,烧香厌地精。” (2).大地的灵气。《云笈七籤》卷二:“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 (3).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而已——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时雨应时的雨水。《书·洪范》:“曰肃,时雨若。”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王统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里徘徊着,看竹篱里萱花的绿长叶子,红黄花蕊,着了昨夜一场时雨,非常娇美。” 蒸民众民;百姓。《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变大风于五礼,驱蒸民于昌辰。”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滥。”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训农》:“示吾儕要术重编,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一则(1).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毛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 (2).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巴金 《雾》六:“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 (3).表数量。一项,一条。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夔夔戒惧敬慎貌。《书·大禹谟》:“﹝ 舜 ﹞负罪引慝,祗载见 瞽瞍 ,夔夔斋慓, 瞽 亦允若。” 孔 传:“夔夔,悚惧之貌。”《史记·五帝本纪》:“ 舜 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 瞽叟 ,夔夔唯谨,如子道。”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和敬貌。” 宋 文天祥 《将母赴赣道西昌》诗:“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嶸。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明 方孝孺 《黄氏三寿图赞》:“伯氏持觴,维仲之授,季也夔夔,以郩以豆。” 西成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