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娑罗树恭依皇祖元韵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娑罗树恭依皇祖元韵原文树闻如意随求得,梵典曾标鹿苑植。 层层幢节古佛前,碧眼番僧来尚识。 东土西天岂定形,飞来灵鹫干云青。 安知此树不忆石,因风作语犹泠泠。 七叶茏葱湘盖偃,纵移根越千年远。 益部楚州疑附会,那睹月木依云巘。 如桐如栝影团圞,雪覆霜凝翠郁盘。 不殊调御丈夫倚,曾沐曼殊师利看。 诗词问答问:娑罗树恭依皇祖元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 2. 梵云噶尔布喇瓦喇斯此云如意树即娑罗树也 参考注释如意(1) 符合心意 万事如意 称心如意 (2) 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我这里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差一个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标高标。比喻高尚的风姿。曾,通“ 层 ”。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曾标横浮云,下抚 谢朓 肩。”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曾标言其标致之高也。” 鹿苑(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层层(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幢节(1).旗帜仪仗。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久待尊罍临 铁瓮 ,又从幢节镇 金陵 。”《新唐书·韦昭度传》:“拜 昭度 兼行营招抚使,乃建幢节行城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稍南,人物异常,旌旗飞飜飘转,所持幢节,高数丈,非人世所覩。” (2).旌旗和符节。《新唐书·郑馀庆传》:“自 至德 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按,《旧唐书·郑馀庆传》作“旌节”。 古佛(1).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宋 朱熹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碧眼(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 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番僧即喇嘛僧。指西番之僧。《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当时有一番僧,法名 浑寿罗 ,到此 武林郡 云游。”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因扮诸佛排闥以入而打之,故名之曰打鬼。今京师番僧寺,上元除夕亦为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喇嘛打鬼》:“又以小番僧名 班第 者,衣彩胄,戴黑白头盔,手执綵棒,随意挥洒自如。” 东土(1).古代指 陕 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 桓公 为司徒,甚得 周 众与东土之人。” 韦昭 注:“东土, 陕 以东也。” 宋 刘克庄 《代毛颖谢表》:“伏念臣 中山 旧族,东土寒生。” 清 姚鼐 《乾隆戊子科山东乡试策问》之一:“矧东土为圣人父母之邦,名儒继踵,多士仰慕,师法尤易兴起者乎!” (2). 东晋 、 南朝 时也特指 苏南 、 浙江 一带。《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 广州 ,刺史 邓岳 大开鼓铸,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书·自序》:“初, 钱唐 人 杜子恭 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京邑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 (3).古代称 中国 。对西方而言。《穆天子传》卷十五:“ 西王母 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西游记》第八回:“ 菩萨 不敢久停,曰:‘今领 如来 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而 巴黎 新闻纸传扬殆遍,谓 日本 、 波斯 、 土耳基 人负笈 巴黎 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举人,而东土之人,独未有考取文词秀才者,有之则自 忠 始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二》:“佛法始来东土,排场实在相当热闹。” 西天(1) 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因为印度古称 天竺,在中国西南方向,故略称 西天;所谓“西天取经”即指去印度取经 (2) 指极乐世界 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西游记》 定形(1) 改变或操纵某物使它具有一定形状 把铁加热并定形 (2) 依照特殊模型塑造、浇铸、形成一定形状 这块水泥板已干涸定形了 灵鹫(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干云高入云霄。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飞阁干云,浮堦乘虚。” 宋 秦观 《长相思》词:“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芦苇中鸿雁羣集,嘹嚦干云,哀声动人。” 泠泠(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七叶(1).七世;七代。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七叶重光,海内冠冕。”《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餘。” (2).见“ 七叶树 ”。 茏葱青翠茂盛 移根犹移植。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啊,我污池中的白莲,如今才移根在 瑶池 里来了!”参见“ 移植 ”。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附会把不相关的事说成有关;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说成有某种意义 云巘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闢闈风岫,通气云巘。” 宋 王质 《水调歌头·九日》词:“云巘在空碧,天宇共高明。” 元 陈孚 《李老峪闻杜鹃呈应奉冯昂霄》诗:“故园渺何处,万里隔云巘。” 团圞(1) 团聚 团圞润霜质。——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 (2) 浑圆 天上月团圞,世间人聚会 郁盘(1).曲折幽深貌。《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此江称豁险,兹山復鬱盘。” 李善 注:“《子虚赋》曰:‘其山则盘紆岪鬱。’” 北周 庾信 《宫调曲》:“鬱盘舒栋宇,峥嶸侔大壮。” 唐 李白 《历阳壮士勤思齐歌》:“江山犹鬱盘,龙虎秘光彩。” 清 钱谦益 《邹县谒孟子庙》诗:“鬱盘千年宫,檜栢留浩气。” (2).郁勃回挠。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祠记》:“ 金华县 东行四十五里,有地曰 苓唐 ,山川相繆,而风气鬱盘。” 明 宋濂 《虎跑泉铭》:“ 性空 大师来游 慈山 ,乐其灵气鬱盘,缚庵其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太古代之 中国 太古代之地球,洪水澎湃,烈火鬱盘。” 不殊(1).没有区别;一样。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 * 未死。《汉书·淮南王传》:“太子自刑,不殊。” 颜师古 注:“殊,絶也,虽自刑杀,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杨贞妇》:“ 静安 守节不嫁,权贵争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灯默坐,驱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转於牀榻间,七日乃死。” (3).未绝。《新唐书·吴兢传》:“皇运不殊如带。” 调御丈夫佛十号之一。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故称。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法投递之邮件》:“爱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师’所不能训诲开示的。爱底刚愎是一切‘调御丈夫’所不能降伏的。” 曼殊(1).佛教菩萨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满洲 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 曼殊 。” 钱仲联 笺注引《清朝通志》:“ 满洲 ,係 满珠 之转音,亦称 曼珠 。”参阅《清通志·氏族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