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实录圣训礼成升殿受贺感成近体六韵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金管研摩久,瑶编拜受新。 圣踪垂奕祀,嘉礼值兹辰。 旭暖旗常影,风和殿陛春。 祗迎钦陟降,捧读切遵循。 缅想无为治,还同造物仁。 步趋长有志,頫首望前尘。 诗词问答问:《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实录圣训礼成升殿受贺感成近体六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七 参考注释金管(1).亦作“ 金琯 ”。指金属制的吹奏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结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后阵。” 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琯玉柱响洞房。” 唐 李白 《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 清 龚自珍 《贺新凉·忆菊》词:“何处帘櫳何处院?金管玉簫浓醉。” (2).指饰金的毛笔管。《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定辞》:“昔 梁元帝 为 湘东王 时,好学著书,常记録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 湘东 之誉,振於 江 表。” 研摩研究揣摩。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子生诚多难,忧患靡不罹。宦学三十年,六经老研摩。” 金 元好问 《论诗》诗:“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清 赵翼 《晤钱竹汀宫詹话旧》诗:“研摩结习自诸生,舘阁归来业益精。”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雪景的课文要叫南方的学生研摩,乡村的教室里却大讲其电话和电车。” 瑶编珍贵的书册。亦为书籍的美称。 唐 李峤 《为百僚贺瑞石表》:“考皇图于金册,搜瑞典于瑶编。”《宋史·乐志十四》:“玉璽瑶编,礼容毕具。” 元 陈樵 《东阳县学晖映楼赋》:“积縹囊与緗帙,藴琼轴与瑶编。” 拜受(1).古代的一种礼仪。谓主人敬酒时,宾客出席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孔颖达 疏:“拜受者,宾於西阶上拜受爵也。” 孙希旦 集解:“拜受者,主人献宾,宾於西阶上拜受爵也。” (2).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赠予或指教的敬词。《绿野仙踪》第十三回:“ 于冰 一一传授口诀,并以手书符指法, 不邪 顿首拜受。”《绿野仙踪》第三八回:“﹝ 仙客 ﹞説罢,将一包袱递与 于冰 , 于冰 道:‘ 云中 不能拜受,奈何?’” 奕祀亦作“ 奕禩 ”。世代,代代。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奕禩》:“禩同祀, 商 谓年为祀。奕禩,犹奕世也。” 清 曾国藩 《送周荇农南归序》:“国家承平奕禩,列圣修礼右文。”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仰见圣主内本外末,不言有无,诚足昭垂奕禩。” 清 雷昭性 《名说》:“旷观数千年歷史,横览五大洲人物,其中有享鸿名而喧传于奕祀者,必能宣扬其国威。” 嘉礼(1).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郑玄 注:“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六。”《宋史·礼志十三》:“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饗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 (2).后世亦专指婚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先是 镐 之在京,以次女 德容 ,与僕射 裴冕 第三子前 蓝田 尉 越客 结婚焉。已剋迎日,而 镐 左迁,遂改期来岁之春季。其年 越客 则速装南迈,以毕嘉礼。”《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庚寅,皇子 从厚 纳 孔循 女为妃, 循 因之得之 大梁 ” 元 胡三省 注:“有职守者不得擅离职守,今 循 因嘉礼得至行在所。”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萧补烟》:“此女为寒族所生,与老夫具有瓜葛,既蒙君爱,今夕当为君成嘉礼。” 旗常旂常。王侯的旗帜。 唐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云陛旗常满,天廷玉帛陈。”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乾隆 朝名将,以 超海公 海兰察 为冠,边功战略,炳矞旗常。”参见“ 旂常 ”。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殿陛(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陟降(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捧读敬辞,读(别人的文章等) 遵循遵从;依照 缅想见“缅怀”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造物(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步趋(1) 步步紧跟 步趋原著,一成不变 (2) 行走(趋:快走) 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於寒暑之变。——宋· 苏轼《教战守》 有志有志向;有志气。《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汉 王粲 《咏史》:“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区册 ﹞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间也。” 孙中山 《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民国 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 頫首犹低头。《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百粤 之君頫首係颈,委命下吏。” 颜师古 注:“ 邓展 曰:‘頫音俯。’古俯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又标韵孤特,若 三閭大夫 、 首阳 二子,寧槁山泽,终不肯頫首屏气,受世俗湔拂。” 梁启超 《郑褧裳画引》:“百家腾跃,頫首 宋 元 。” 望前望日之前。《水浒传》第一○六回:“此时正是八月中旬,望前天气,那轮几望的明月,照耀的如白昼一般。”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