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哀挽联、内柱用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廖厚初 |
释义 | 哀挽联、内柱用原文诗礼忆趋庭,深恩颇效三年报; 音容归地下,痛念应教五内崩。 诗词问答问:哀挽联、内柱用的作者是谁?答:廖厚初 注释1. 对联 出处:桃源古今文萃 参考注释诗礼(1) 《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2) 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趋庭亦作“趍庭”。《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深恩大恩。 唐 王勃 《秋日别王长史》诗:“别路餘千里,深恩重百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又叩着头道:‘若得如此玉成, 满 某即粉身碎骨,难报深恩。’”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音容声音与容貌 一别音容两渺茫 地下(1) 处于、生长在或位于地面下的 地下洞 地下根茎 (2) 秘密活动 地下的革命活动 痛念谓顾念其痛而抚慰之。《左传·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晋 杜预 注:“燠休,痛念之声。”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燠休,痛其痛而念之。若今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 应教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五内五脏,指内心 见此生五内,恍惚生狂痴。——蔡琰《悲愤诗》 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黄守羲《书钱美恭寻亲事》 五内俱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