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原文钝根无慧无偈,信必有梵志诗。黄吻少年忘语,庞眉尊者不知。 诗词问答问:村居即事六言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参考注释钝根(1).佛教语。谓根机愚钝,不能领悟佛法。《法华经·药草喻品》:“正见邪见,利根钝根。” 宋 苏轼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之一:“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 (2).泛指缺少灵性。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诗空谈格调,不主性情, 杨诚斋 道是钝根人所为。” 冰心 《往事(二)》三:“纵是顽石钝根,也要思量万事,何况这些深思善怀的女子?” 无慧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信必谓诚实不欺,必定做到。《管子·八观》:“宪令著明,则蛮夷之人不敢犯;赏庆信必,则有功者劝。”《管子·版法解》:“无遗善,无隐姦,则刑赏信必;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姦止。” 梵志(1).梵语意译。指婆罗门。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 (2).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黄吻黄口。指幼儿。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黄吻之齔,含哺而怡;鮐背之老,击壤而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大单于当以授我,今乃以与黄吻婢儿,念之令人气塞,不能寝食。” 胡三省 注:“口边曰吻。鸟雏始出巢者,口黄未褪,目之曰黄吻,言少艾也。”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庞,用同“ 庬 ”。 唐 钱起 《赠柏岩老人》诗:“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见一箇庞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六:“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 冯 。” 尊者(1).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礼记·丧服小记》:“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 郑玄 注:“尊谓父兄,卑谓子弟之属。”《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 吴 人子弟稍长便不欲人呼其小名,虽尊者亦以行第呼之矣。” (2).佛教语。梵语“阿梨耶”意译为尊者、圣者。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尊者,谓腊高德重,为人所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却説西方 双摩訶池 边有几个洞天……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尊者造论,虽以 * 为心,譬故事於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