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碧梧翠竹堂分韵得草字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高晋 |
释义 | 碧梧翠竹堂分韵得草字原文兰堂俯清池,虚楹丽华藻。 流云度高梧,书带生春草。 嘉宾式宴集,幽怀为倾倒。 清歌一徘徊,凉月翠屏小。 诗词问答问:碧梧翠竹堂分韵得草字的作者是谁?答:高晋 注释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汉书·礼乐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 吕延济 注:“兰者,取其芬芳也。”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之五:“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 明 高启 《采香径》诗:“抱筐归蕙逕,焚鼎荐兰堂。” 华藻(1).华丽的藻饰。《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縟。” 李善 注:“藻,文采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炫华藻之新装,捧重霄之寳器。” (2).特指车上的彩饰。《后汉书·南匈奴传》:“詔赐单于冠带、衣裳、黄金璽、盭緺綬、安车羽盖、华藻驾駟。” (3).指有彩饰之车。 明 吴承恩 《赠宗万湖令江山》诗:“冠裳换巾袍,动止有华藻。” (4).华丽的辞藻。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太平既久,日趋於文,放而不还,末流愈远,浮虚失实,华藻害道。”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流及 六朝 ,愈尚华藻,波靡递下,乃有风云月露之讥。” (5).犹华光;光芒。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明星皓皓,华藻之力也歟?” 李轨 注:“星虽皓皓有华藻,然非能自显耀也。” 书带(1).束书的带。 唐 李白 《题江夏修静寺》诗:“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书带变芳草,履痕移緑钱。”参见“ 书带草 ”。 (2).犹书绅。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佩德潜书带,铭仁闇勒肌。”参见“ 书绅 ”。 春草(1).春天的草。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宋 陆游 《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 (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嘉宾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式宴见“ 式燕 ”。 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水经注·庐江水》引 晋 吴猛 诗:“旷载畅幽怀,倾盖付三益。”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兼题短叶,用寄幽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尹似村 诗﹞清谈相订菊花期,正慰幽怀入梦时。” 倾倒(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将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倾倒 (3) 使人倾心、爱慕 倾倒一时 倾倒全城年轻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倾倒了毕生心血 (5) 倾吐;畅谈 若得会面,彼此倾倒 清歌(1) 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2) ∶清脆的歌声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凉月(1).秋月。 南朝 齐 谢朓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佇凉月,灭烛听归鸿。”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緑杨有意簷前舞,凉月多情海上来。” 清 纳兰性德 《河渎神》词:“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 (2).七月的异名。《事物异名录·岁时·七月》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凉月。” 翠屏(1).绿色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紫帷鉿匝,翠屏环合。” 后蜀 鹿虔扆 《思越人》词:“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 (2).借指青翠的竹丛。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寒生緑罇上,影入翠屏中。” (3).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李善 注:“翠屏,石桥之上石壁之名也。” 李周翰 注:“有石屏风如壁立,横絶桥上。”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明 张居正 《和真一王孙八岭山韵》:“仙城杳靄何因见,悵望青霄耸翠屏。” 清 汪中 《甘露寺》诗:“中流砰訇两山动,翠屏金碧当空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