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杂兴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新 |
释义 | 杂兴原文醴酒偶忘设,於礼殊至微。穆生引身去,自昔能见岂。 阳桥慕香饵,岂知为祸机。 楚枭集丛灌,斩伐犹不飞。 复有陶朱公,去国家亦肥。 五湖拒扁舟,我信无所归。 诗词问答问:杂兴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参考注释醴酒甜酒。《礼记·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维 元和 九年岁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谨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祷于 淮瀆 长源公 之灵。”《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 晋文公 闻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诛,乃命驾亲至 王城 ,朝见 襄王 奏捷。 襄王 设醴酒以饗之。” 至微(1).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经训》:“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史记·龟策列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 (2).极卑微。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穆生汉 代 鲁 人。 楚元王 交 敬礼 穆生 ,常为设醴,后 交 孙 戊 嗣立,忘设醴, 穆生 知其意怠,遂去。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 穆生 以醴而辞 楚 , 侯嬴 感爵而轻 秦 。” 引身抽身;引退。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引身而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是故过於进,将为患失之鄙夫;过於退,不失为引身之君子。” 自昔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阳桥亦作“ 阳乔 ”。亦作“ 阳鱎 ”。鱼名。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 明 杨慎 《阳鱎》:“阳乔,鱼名,不钓而来,喻士之不招而至者也。其鱼之形则未详……乔从鱼为鱎,字义乃全。”比喻不召而自至的人。 清 周亮工 《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公闭户服古,固不屑为阳鱎也。” 香饵(1).渔猎所用之诱饵。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鸞凤见而高逝。” 唐 李群玉 《放鱼》诗:“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鉤。”《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 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2).比喻引诱人上圈套的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是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鴆,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新民晚报》1991.12.1:“‘只要价钱合适,可以买进这个数--’战友抛出了‘香饵’,伸一只巴掌,‘50台!’ 小王 将一只装满钞票的密码箱往桌上一堆。” 祸机亦作“ 祸几 ”。指隐伏待发之祸患。《文选·鲍照<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李善 注:“《庄子》曰:‘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司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 班固 《汉书》述曰:‘祸如发机。’”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二:“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 蜀 云飞。”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丛灌丛生的灌木。《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成公绥 《乌赋》:“起彼高林,集此丛灌。”《宋书·谢灵运传》:“隐丛灌故悉晨暮,託星宿以知左右。” 斩伐(1).征伐。《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 苏辙 《秦论》:“ 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 (2).诛杀。《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汉书·尹齐传》:“ 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3).砍伐。《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高白松》:“ 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 清 孙枝蔚 《大树》诗:“斩伐逢今日,相看意转悲。” 陶朱公春秋 时 越国 大夫 范蠡 的别称。 蠡 既佐 越王 勾践 灭 吴 ,以 越王 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 陶 ,称 朱公 。以经商致巨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诸友乡党,而怀其重寳,间行以去,止于 陶 ……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貲累巨万。天下称 陶朱公 。”《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爱陶 原名 爱鼎 ,因见 陶朱公 致富奇书,心中喜悦。”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七章:“只要有资本,还怕不可以做个独门生意,一方面统制,一方面专卖,再一方面包揽倾销?纵然暂时当了亡国大夫,岂不仍可作个 陶朱公 第二吗?” 国家(1) 长期占有一块固定领土,政治上结合在一个主权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实体;一种特定形式的政府、政体或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世俗国家 福利国家 * 国家 在中国,铁路属于国家 国家机器 国家监狱 国家银行 国家所有制 国家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大事 * 我们的权利受国家保护 国家之首 国家安全 (2) 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领土和一个政府的人民的共同体 中国是有成文宪法的国家 西方国家 新近独立的国家 国家的形势 这是个英雄的国家 (3) 由人民共同体所占据的土地 亚洲国家 殖民地国家 这个国家有几条大河 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 第三世界国家 他曾在许多国家居住过 美丽的国家 五湖(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扁舟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所归(1).归依;归宿。《老子》:“儽儽兮若无所归。”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2).归向;归属。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汉 班彪 《王命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3).称赞。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